大连海关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海关总署党委领导下,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口岸检疫防线,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支持外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达产,维护国际供应链畅通和产业链稳定。严格落实海关总署出台促进外贸发展各项措施,强化落实针对性和实效性;瞄准地方经济发展重点热点,对标先进地区经验,以创新性的思维出台支持复工复产15条、稳外贸稳外资56条等措施,在全关区范围启动开展“百人千企”对口帮扶机制,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一、聚焦“稳外贸”,全力帮扶企业顺利出口
全链条支持水产加工行业发展。联合大连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召开助推水产加工行业发展(视频)现场会,推出以企业为单元的“大手册”监管,设立“加工贸易保税监管集中审核(水产行业)作业中心”等十项措施,全链条支持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帮助企业“稳订单”“稳外贸”,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实“稳岗就业”。
助力特色产品在疫情期间顺利出口。密切关注国际产业动态,向企业及时通报因巴西大幅减少种植面积导致印度杂粮需求出现巨大缺口信息,指导企业抢占市场;迅速制定方案,应对印度因疫情增加限制措施,帮助杂粮在印度顺利通关。发挥技术特长促进出口,配合总署成功促成哈萨克斯坦取消因疫情对中国采取的不合理技贸限制措施。
推动供船燃油退税政策率先落地。抢抓IMO2020新规的变革机遇,推出船供燃料油“集出分供”“两仓调剂使用”监管模式,打通国产燃料油供给国际航行船舶的“最后一公里”。2月13日,我国首票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5300吨船用燃料油在大连办理入仓手续,前三季度共实现出口入仓45.01万吨,累计可办理出口退税1.23亿元,助力国产船用燃料油抢占国际市场。
二、聚焦“保民生”,促进生活物资保供稳价
保障防疫物资快进优出。开设17条的“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保障进口疫情防控物资“零延时”验放;对特殊情况可先登记放行,后补办手续。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后,及时转向进出口通关“双向保障”,加强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出口监管。前三季度累计保障92085批次、1.07亿件的进口防疫物资和5052批次、4.97亿件的出口防疫物资顺利通关。
支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出台专项措施支持大连口岸肉类、水产、水果等冷链货物进口,打造冷链“产业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打造冷链货物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化国际中转监管模式,成功吸引俄罗斯海捕散装冻鱼由釜山港转至大连港仓储、转口。优化冷链货物“区间结转”和“车船直取”分流,带动与东北及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上半年进口肉类同比增幅35.4%、香蕉同比增幅0.8%、水产品转口增幅34.4%。
全力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稳定。对进境粮食检疫审批开展网上全流程办理,并将在锚地实施的表层检疫改为靠泊实施;优化码头现场查验流程,实现现场取样、实验室检测、调运监管等各环节快速无缝对接;持续关注企业加工存储及进口计划,快速办理港口库存大豆原料的储备转加工手续,保障原料供应。前三季度辽宁省进口粮食进口量和货值同比增长91.62%和112.34%。
三、聚焦“促生产”,保障能源原料供应畅通
快速验放进口原油,保障能源安全。多措联动支持石油炼化企业复工复产,量身定制进口原油验放方案,结合视频查验与现场查验实施“随到随验”;对企业进口生产设备实施顺势监管,保障进口原油和生产设备验放“零等待”;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银行、非金融机构,帮助炼化企业利用关税保证保险解决复产进料的资金困难。前三季度辽宁省原油进口量和货值同比增长88.1%、28.44%,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助力保税混矿业务持续发展。支持辖区港口企业抢抓混矿转口机遇,在前期推出保税混矿“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三位一体”海关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全国率先开展“多国别、多矿种”保税混铁矿监管业务,前三季度保税混矿入库同比增长15.6%,混矿转口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大连港已成为淡水河谷、力拓等世界矿石巨头企业东北亚地区混矿业务“首选港”。
联合重点企业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辽宁港口集团、大连商品交易所等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筹备与辽渔集团、大船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关区特色优势的石油化工、集成电路、矿石冶炼、粮食加工、船舶制造等重点行业发展;量身定制打造“嵌入式贴身监管”模式支持大连英特尔、恒力石化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朋友圈”。
四、聚焦“降影响”,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开展“百人千企”对口帮扶。由各级领导和骨干组成的146人特邀协调员队伍,为辖区1398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秘书式”服务,10位关党委委员每人服务1家企业,累计协调解决企业各类问题481项,解决率100%,“百人千企”已成为大连海关对企服务的响亮品牌,受到辖区外贸企业的广泛赞许。
抓好惠企帮扶措施落实。落实海关总署疫情期间税款延期缴纳和滞报金延后征收政策,共计办理滞报金减免(退还)210.7万元。优化政策性退税办理流程,实行文件材料“预审核”、资料传递“门对门”等机制,办理时限同比压缩70%,前三季度办理政策性退税19.69亿元。积极争取税收政策,关于提高硫化橡胶软管、粘鼠板等5项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被税政主管部门采纳,企业增加出口退税超9500万元。
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关税保证保险推广力度,前三季度担保金额达77.25亿元;承办全国首家集团财务公司担保业务,为本钢集团减少资金占用7.65亿元,降低财务成本1435万元。运用减免税优惠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前三季度审批减免税货值4.31亿美元,同比增加3.16%。建立评分制度为基础的风险保证金征收模式,减征风险类保证金4300余万元,有效缓解进出口企业资金压力。
五、聚焦“优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全面压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实施“提速、保畅、助产”压缩通关时间2020行动计划,建立完善5项制度、推进16项流程改革,综合提升通关时效精细化管控能力。精简报关单随附单据,落实容错机制,提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模式,行“两段准入”“两轮驱动”监管作业改革,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截至9月份,大连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7.42小时、3.02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8.98%、82.47%。
大力推进加大监管模式创新。深入推进海关2020改革,优化业务运行机制,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提升海关监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手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出“保税领域八张牌”2.0升级版,重点支持大宗商品贸易、贸易新业态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实施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优化商品检验合格评定方式、船舶保税维修等精准帮扶措施,支持关区特色优势重点产业发展。
创新信息化监管服务手段。全国首创出口证书“云签发”模式,证书申领时间由1天缩短至10分钟,累计“云签发”申领证书3.5万份,覆盖率88%,实现申领证书“零接触,零延时,零障碍,高效率”。创新“无感稽查”模式,通过数据对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厂区摄像头,以远程、实时监督和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稽查方式代替传统现场稽查作业方式,企业年预计节约费用200余万元。创新的“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服务”,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创新案例。(出处:大连海关)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