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在以“做大龙虾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鱼台龙虾节开幕式上,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将手中写有“中国生态龙虾之乡”的牌匾颁给了山东省鱼台县县长刘学圣。
据了解,在这个不大的鱼台县,已经诞生了鱼台大米、鱼台甲鱼、鱼台龙虾、鱼台毛木耳4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鱼台县已成为山东省十大淡水养殖强县之一。
共享龙虾盛宴
去年7月,鱼台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台龙虾节,大力推广本地生态龙虾品牌,并一举打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青岛等城市。在尝到“甜头”后,鱼台县决定“乘胜追击”,通过深度挖掘生态龙虾的价值内涵,不断壮大龙虾产业,助推绿色富民乡村振兴。
“本届龙虾节吸引了八方来客‘吃龙虾、喝啤酒、看演艺、交朋友’,共享鱼台龙虾盛宴,进一步放大了生态龙虾的品牌效应。我们会持续把龙虾节办成招商节、旅游节和致富节,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刘学圣如是说。
鱼台县境内17条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总量5.04亿立方米,10万亩生态湿地碧水荡漾。同时,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鱼台县农业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特点是个体大、长,头胸甲、腹甲及螯足、步足呈褐色,体表光洁,无附着物,腹部洁净,肠管清晰可见,蒸煮后甲壳呈鲜红色,壳薄而光滑,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是小龙虾中的精品。”在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眼里,鱼台龙虾好得不得了。能产出这么优质的龙虾,和养殖环境不无关系。
鱼台县“藕田套养小龙虾”模式已经有30年的历史。“以藕塘内的水资源、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为饵料,其排泄物又为藕塘增添了有机肥料,不需要施肥,不需要投饵,藕虾共生,实现了全生态养殖。”一位富有养殖经验的虾农告诉记者。
近年来,鱼台县不仅推广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还有效改善了稻米品质,全县35万亩优质水稻的种植优势得到发挥。“稻田为龙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摄食和生长环境,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其粪便和蜕壳又能成为有机肥,实现稻虾互利共生、优势互补。”鱼台县渔业局“稻虾共作”技术负责人闫行介绍说。
据了解,鱼台县积极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展开产学院战略合作,制定完善了《鱼台“藕虾共作”技术规程》《鱼台“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不断完善种苗繁育等鱼台龙虾产业的技术支持体系。2011年“鱼台龙虾”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大面积实施这种养殖方式的张黄镇也在去年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
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据介绍,为形成区域品牌特色,山东省济宁市委、市政府将鱼台县规划为“龙虾产业经济带”,鱼台县委、县政府在出台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中更是把做大做活龙虾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并成立品牌兴农战略推进指挥部,实施“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全力打造“鱼台生态龙虾”品牌。
为大力推进龙虾全产业链发展,鱼台县积极扶持龙虾加工企业发展,加快龙虾成品、半成品、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大大提高了龙虾产业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当前,鱼台县与贵澳集团签订的龙虾农旅数据小镇已开工建设;与山东源动力集团合作的湖中鲜深加工项目近日即将投产;与湖北大自然农业公司签订的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此外,我们还结合电子商务,打造产业升级版。线上平台订购,线下市场派送,保障了鱼台龙虾迅速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鱼台县委书记董波表示。
目前,鱼台县藕虾共作面积达6.5万亩,发展王鲁丰谷等6处“稻虾共作”基地及1处李阁万亩稻虾共作“新六产”体验区,新增稻虾共作面积达4万余亩,亩产龙虾150公斤,较传统稻麦模式每亩增收3000余元。
董波表示,预计2018年全县龙虾产量达3万余吨,产值达15亿元。下一步,将聚焦龙虾产业化,大力提升规模和效益。同时,围绕龙虾制定一系列标准,实现从做产品、做文化到做标准的提升,不断增强龙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富民贡献度,全面叫响鱼台“生态龙虾”品牌,为全县乡村振兴输送不竭的动力。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