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和数据比对分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出台了《骆马湖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详实、系统评估了骆马湖增殖放流效果。《报告》指出,2019年~2021年,骆马湖增殖放流鲢、鳙、草鱼,长吻d,中华绒螯蟹等苗种共计1.86亿尾(只),通过鱼苗生长可固氮102.37t、固磷7.2t、输出碳汇1743.44t、消耗蓝绿藻约38624.7t,有效减轻湖泊营养化和防止蓝藻水华暴发。同时,适当增殖放流长吻d等底层鱼类,可以合理利用湖区饵料资源,优化鱼类群落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骆马湖生态环境保护,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资源监测数据,科学开展增殖放流,从严把好苗种生产、增殖投放、执法监管三道“关卡”,有力保障了增殖放流效果,有效恢复了湖区渔业资源。
01、常抓事前生产,把好苗种质量关
在苗种生产环节,定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苗种供应单位,实地核查企业生产资质、亲本引种档案、检疫合格证明、生产管理记录,全程跟踪苗种生产动态,确保放流苗种达到增殖标准、符合生态要求。
02、严抓事中放流,把好增殖投放关
在现场放流环节,建立“四公开、一监督”制度,严格做到公开打样、公开划码、公开司秤、公开价格,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环保志愿者、行风监督员参加现场监督,确保苗种投放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03、狠抓事后执法,把好资源恢复关
在日常管护环节,创新管理举措,坚持无人机巡航和现场执法“齐头并进”,确保巡查无死角、监管全覆盖。开展多部门联勤联动,健全长效监管和多维查处机制,从严打击涉渔违法犯罪,构筑安宁的栖息环境,确保资源修复过程可控、效果明显。
来源: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