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安徽小龙虾近60%销往长三角地区

安徽小龙虾近60%销往长三角地区

作者:尘风发布:2020-06-23 7:42:55阅读:943次

  “安徽是农业大省,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首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全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万亩,其中水利条件好、具备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条件的有1000万亩左右。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仅为400万亩,还有600多万亩的空间可以去挖掘、去利用。”

  前不久,在六安市霍邱县举行的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推进调度活动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表示,安徽将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稻渔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稻渔产业扶贫、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稻渔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稻渔产业。
安徽小龙虾近60%销往长三角地区
  政策叠加释放利好 400万亩稻渔空间稳步推进
  2018年底,安徽提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000斤,亩年产值达到1万元。
  为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要求省市县三级都要拿出扎实举措。省农业农村厅重点开展政策设计和宏观指导服务,市级负责加大综合协调和工作推进力度,县一级则要加大落实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担当主体责任。
  “我们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研究制定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加大要素资源的整合力度,把资金、技术、服务用在关键点、关键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规模效应,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今年要确保完成400万亩的既定发展目标。”杨增权告诉记者。
  近年来,各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安徽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粮食、渔业绿色攻关模式等重点支持范围,支持示范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技术研发推广。而品牌粮食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五个一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也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了支持范畴。
  据介绍,安徽还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主体、金融信贷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把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探索开展小龙虾价格保险,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与此同时,安徽提出打造建立面向长三角的稻渔产品示范基地,努力提升稻渔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调查显示,安徽省小龙虾有近60%销往长三角地区,占长三角市场份额的25%左右。小龙虾、甲鱼、泥鳅、虾田米、鳖田米等优质稻渔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正日益提高。
  技术模式推陈出新 高产高效种养备受农户青睐
  稻渔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怎样才能科学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硬核”的技术,自然不可或缺。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安徽省沿江、沿淮、沿湖地区是传统水稻产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简便易行,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是开展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要加强技术指导,继续推进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组织农技人员对稻渔综合种养贫困户开展技术包保服务,强化技术支撑。”杨增权说。
  5月下旬的安徽,日间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0摄氏度,虾塘密度大、传说中的“五月瘟”、成虾价格走低,无一不让养殖户们为之担忧。
  定远县西卅店镇小龙虾养殖户蒋邦启说:“去年这个时候,小龙虾价格也偏低,没想到今年的价格更低。3~4钱的每斤收购价6元,6~7钱的是11元,比去年同期低了10%左右。每亩也就200斤的产量,如果都是规格小的,养殖利润就太低了。”蒋邦启对眼下的行情感到沮丧,因为价格偏低,身边的养殖户至少有20%退出了这一行。
  为了帮助养殖户度过困难,安徽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深入一线调研,总结经验,指导帮扶养殖户调整养殖策略。
  “密度大会造成多重困难。不仅虾养不大,而且还会生病。我们建议养殖户加大捕捞强度,减少大虾密度,能卖就卖,不要舍不得。”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蒋军说,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应该把水位加高,给水降温,同时加水放水,让上下层水能够搅动起来,适当增氧,这样会有利于防治病害,加快生长。
  在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乡,土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2300亩虾塘并没有被疫情拖拽下水,反而“逆市飘红”,来收虾的流通商竟然要“抢”。据负责人韦章彪介绍,7钱以上的大虾占到80%,“两虾”接近30%,就连自己也没想到。动辄20多元/斤的收购价,更是让来基地参观学习的养殖户羡慕不已。
  蒋军向大家揭秘道,“他这里看起来像池塘,其实下面也是稻田。就是因为田间工程做得好,水位深,水草状态年轻,保证了高温下小龙虾的生长。土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繁养分离模式很好地控制住了密度,所以大虾率高,这恰恰是市场的方向。”
  近两年来,安徽不断丰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内涵”,总结出了多种配套技术模式,无论是适合田块小、水源少的“三流乡模式”,还是高标准改造的繁养分离“精养虾模式”,都能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支撑。
  链条延伸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品种迭代、品牌升级
  为推动整条稻渔产业链升级,安徽还提出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首先就是要加强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解决小龙虾春季苗种过剩、秋季严重不足的矛盾。”杨增权说,要加强小龙虾品种的选育,解决种质退化、品质下降的问题,引导支持稻渔综合种养集中连片区域建立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规模化、标准化、育繁推一体化小龙虾和澳洲淡水龙虾苗种繁育基地。2020年,安徽计划建设10个规模500亩以上、良种繁育2000万尾以上的龙虾良种生产基地。
  同时,加快发展小龙虾加工产业。安徽提出,加大对小龙虾加工企业的培育,将小龙虾加工企业纳入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支持范围,支持龙虾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龙虾加工领军企业。稳定外贸出口,研发新品爆品,开拓国内市场,解决小龙虾集中上市和全规格收购。加强区域性市场建设,发展冷链物流,让安徽龙虾走得更远,竞争力更强。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安徽还将突出稻渔产业的文化特色,鼓励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融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将稻渔生产、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民俗特色融为一体,推进稻渔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与“互联网+”互为促进。
  “品牌是历史的积淀,体现的是市场竞争力。尤其知名品牌,代表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必须通过品牌来赢得市场,以市场引领消费,以消费倒逼流通、加工、生产升级,带动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杨增权表示,安徽龙虾品牌还不够响,还没有做到优价优质。
  下一步,安徽将深入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支持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开展品牌创建,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通过优化重组、加大投入、扩大宣传等方式培育一批稻渔区域品牌、领军企业品牌、领军人才品牌、三品一标品牌和节庆文化品牌,打响安徽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知名度。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