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的龙虾收入就有4000多元,一千亩田的龙虾收入达400多万元。”眼下,正是龙虾火热上市的季节,在湘东区腊市镇实行稻虾共养的安明生态龙虾基地,文帅正忙着打捞龙虾。
在文帅看来,稻虾共养的技术很简单。头年11月农闲,龙虾开始在田间产虾苗,次年3月龙虾上市,插秧后,龙虾转移到稻田周边的水沟养殖,可以持续卖到6月份。因为稻田里有龙虾,就不能再施用半点化肥、农药。龙虾在生长过程中以水中浮游生物、虫卵和杂草为食,不仅能给水稻除虫、松土,其排泄物还能起到肥田作用。文帅告诉记者,除了收入增加,稻虾共养最重要的是农产品质量更优质。据监测数据显示,稻虾基地所产的“虾稻米”完全消除了铁、铬等稻米内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稻田虾”也因口感、味道等品质方面的提升而产生了显著的溢价。
“增收效果特别明显,还吃到了安全放心的大米,真是一举两得!”作为党员打造的产业扶贫基地,安民稻虾基地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贫困户罗建武已经在该基地务工两年,看到了稻虾共养的良好发展前景,对其技术也了然于心,今年开春时拿出自家的3亩田地实施稻虾共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直接途径。去年,湘东区把“化肥减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和扶持农业大户开展稻渔生态种养。目前,不仅是稻虾共养,还有稻鳅、稻蟹、稻鸭、稻鳖、稻鱼等各种稻渔综合种养在湘东区的农村里流行起来,全区稻渔共养面积接近1.5万亩,取得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显著成效。
在东桥镇凫田村,因为土壤缺肥力,过去种水稻最高亩产量不足500斤。“辛苦一年,还换不回化肥种子的钱,很多田都撂荒了。”村民卢启萍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他承包集中连片的300亩摞荒田进行稻鳅共养,“稻田鳅”一年收入达到300余万元,水稻亩产量也因为土壤肥力的提升而增加到700多斤。
农作物与水产品共生共养,使土壤真正远离了化肥和农药。湘东区农业局负责人表示,与过去单纯的种植水稻相比,目前湘东稻渔综合种养农田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了40%以上;经过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米、水产品优质率达95%以上,涌现出“一米当鲜”等绿色产品。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