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温低于12℃时,龙虾开始穴居,停止觅食,难以捕捞,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这时的市场行情特别好。20亩池塘,尝试反季节养殖龙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亩均纯效益达到3200元。
当前小龙虾养殖由“多养虾”转变为“养大虾”养“生态虾”。通过这种转变,生产出品质好,规格大的小龙虾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因此,大规格小龙虾养殖技术日益受到养殖户的重视。现就此养殖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生态环境
要生产出品质好、规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小龙虾,营造良好的适宜小龙虾生长的生态水域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小龙虾的蜕壳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量。
如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呢?应从栽种水草、投螺、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来调节水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①在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之后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使其呈“井”字 型,使其面积一直保持占到池塘面积的40%左右,保证有充足的水体面积,利于池塘水体流动、小龙虾自由活动、空气溶氧。
种植时,要做到多品种水草搭配栽种,以沉性水草为主(伊乐藻、苦草、菹草、轮叶黑藻)浮性繁殖(浮萍、芜萍)和挺水植物(芦苇、茭白)为辅。
通过以上措施,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为小龙虾提供饵料、降低水温避免小龙虾性早熟、栖息避难减少自相残杀、蜕壳之场所,能加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营造良好的水质。
②在清明前后,投放螺蛳3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净化水质,6、7月份根据养殖情况再投放150千克螺蛳。
③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生石灰浆、EM菌原液、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调节水质,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增强小龙虾体质,减少小龙虾病害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使水体溶解氧达5mg/l,透明度在40cm左右,PH值在7.5左右,各种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2.苗种及放养密度
优质的苗种是取得养殖成功的基础。应选择正宗的盱眙龙虾苗,要求规格统一,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动有力、体色正常,无性早熟的虾苗。
同时应改变以前的放养习惯,要提前放养,适度稀放,选择大规格的虾苗,规格应在100-120只/千克左右,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0只/亩以下。
放养前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适当搭配混养如鲢鱼、鳙鱼等滤食性肥水鱼类,不宜混养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及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这样利于水质调控,增加收入。
3.水位
养虾池塘的水位要做到“春浅、夏满、秋适量”。具体来说,放养早期,水位在60厘米左右,便于水温的升高。天气温度升高以后,就逐渐注水提高水位,每隔10天左右,注水10厘米,使水位达到1.5米左右。夏季每隔15天左右,就换水15厘米左右,边排边注,减少小龙虾的应激性。秋天应保持适当的水位,利于小龙虾生长。
4.防小龙虾性早熟
⑴为了防止小龙虾性早熟,应6-9月高温季节,通过每周换新水,加深水位,栽种水生植物,起到降低水温,减少小龙虾性早熟。
⑵合理投饵 6月份之前,水温低,可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7月份以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做到“两头多而精,中间少而粗”,有利于小龙虾正常生长,减少性早熟。
同时,做好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措施,就能养成高品质、大规格的小龙虾,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淡水龙虾比青虾、河蟹等水产品抗病能力强,但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病害防治不可掉以轻心。成虾或幼虾下塘前必须对虾体进行消毒,严防病原体带人池内。正常饲养期问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主要以生石灰为主。注意每天巡池,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2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