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能抗弧菌,产量平均提高25%!新品种文蛤“科浙2号”选育成功

能抗弧菌,产量平均提高25%!新品种文蛤“科浙2号”选育成功

作者:尘风发布:2022-11-28 14:56:56阅读:637次

在近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2021年11个水产新品种中,文蛤“科浙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1-2021)&nbsp赫然在榜!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继2013年联合选育文蛤“科浙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3)之后,培育的第二个文蛤新品种。

能抗弧菌,产量平均提高25%!新品种文蛤“科浙2号”选育成功

“科浙2号”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保忠接受水产养殖网采访时介绍。2013年成功选育的“科浙1号”以及国内其他科研单位选育的文蛤品种大多是以生长速度和条纹特征等为选育目标,而“科浙2号”则是以抗弧菌病、提高生存率为选育目标。以往国内不同地区商业化养殖的文蛤,在夏季高温季节时有发生大规模死亡的情况。通过研究试验发现弧菌病害,是导致文蛤大量致死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且其具有高传染性,迅速性,难控性等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希望选育出一种能够抗弧菌病的文蛤新品种。

选育工作最早启动于2006年,对收集于山东东营和江苏南通的野生文蛤的随机交配群体采取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和分子标记辅助方法,经连续&nbsp4&nbsp代选育出抗副溶血弧菌紫壳色群体(A)、抗副溶血弧菌兼生长速度快群体(Bg)和抗副溶血弧菌杂壳色群体(BF);通过对上述三个选育群体进行杂交配合力分析,筛选出抗副溶血弧菌紫壳色选育群体(A)为母本,抗副溶血弧菌兼生长速度快选育群体(Bg)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经杂交获得的&nbspF1,即为文蛤“科浙&nbsp2&nbsp号”。

在实验室环境测试中,同样感染弧菌之后未经选育的文蛤存活率大约在30%左右,“科浙2号”存活率率大约为70%;在野外生产测试对照试验中,相同养殖条件下,发生自然弧菌病害时未经选育的文蛤存活率大约在40%左右,“科浙2号”存活率可达80%以上。不同地区综合对比,“科浙2号”相比未经选育的文蛤品种,抗副溶血弧菌存活率要提高28%以上。由于存活率提高让养殖获得更高的收益,单位产量平均可以提高25%以上,且在浙江、山东等沿海人工可控的池塘和滩涂中都适宜养殖。

能抗弧菌,产量平均提高25%!新品种文蛤“科浙2号”选育成功

文蛤是中国滩涂养殖主要的经济贝类之一。自然养殖文蛤多选择在河口附近盐度较低、含砂量50%以上的平坦的地区,特别是河流出海口附近,浮游生物丰富,硅藻等天然饵料充足,非常适宜蛤生长。文蛤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肉中含蛋白质9.8克-10.8克,且富含脂肪、钙、铁、锌等元素。据医药典记载,文蛤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能抗弧菌,产量平均提高25%!新品种文蛤“科浙2号”选育成功

刘保忠研究员告诉水产养殖网,文蛤增养殖技术要求难度不大,投资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前景广。国内养殖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且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养殖模式。北方地区浅海面积广阔,滩涂租金成本较低,大多采用“人放天养”的自然生长养殖模式。而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养殖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多采用人工调节肥水高密度塘养的方式,相对成熟的养殖技术可以做到每亩4吨以上的产量。

水产养殖历来是沿海地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自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再加上开始划定限养和禁养区域,海洋水产养殖成为水产品供给的一条重要途径。2019年国家开启蓝色粮仓计划,向海洋要粮食与蛋白质,新品种培育和改善养殖环境自然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科浙2号”新品种的育成和产业化应用,将有效改变我国目前文蛤养殖产业的现状,促进文蛤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对文蛤野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刘保忠研究员介绍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下一阶段将着手培育肥满度较好、氨基酸含量更高的高品质文蛤品种,并且在和山东的企业合作争取能够培育出具备本地特色的地理标志精品。

作者:水产养殖网&nbsp姜梦奇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50819.html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