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的“四定”投喂原则:定质、定时、定位、定量。
定质:三个月的保质期内无潮湿、无霉变、有厂家质量承诺等――这点尤为重要
几种饲料的蛋白质范围:鱼种30,花鲢24,青鱼34,河蟹28,鲫鱼32,小鳊鱼32, 大鳊鱼28~30, 混养26~ 28。
饲料的三大优点: 1、 体形好,长条形、有架子;
2、不发毛,抗应激,耐运输; 
3、性价比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好的饲料每吨可长鱼900~ 1000斤。
定时:上午10点左右(鱼不浮头),下午4点左右(停止增氧)
定位:将投饵机固定在某一个地方;
定量:以下是定量的参考因素:
不同的养殖模式应该使用不同的饲料,不同的养殖模式使用不同的饲料其养殖效果会不一样。
(1:10:100即投放1kg鱼种配10kg精饲料或100kg青饲料)
几种养殖模式与饲料的配套使用:池塘精养常规放养模式(1000kg/亩),池塘主养鲫、鳊、I、斑点叉尾A等鱼类的放养模式(1000, 1500kg/亩) 。
(1)鱼体的增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殖时间与水质情况;
抽查鱼的生长情况,应根据天气状况、水温等概算鱼的增重量;
对抽查的池塘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当投饵率保持在3%以上;
正常投喂150天,因天气、病害等因素影响,间断时间不超过45~50天,平均每月可增重0.5倍,全年可增重7.5倍。
(2)鱼类的增长与饵料的摄取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所以,吃是关键。
(3)鱼的增重与投饵率的关系(以每个月30天计算)月平均增重50%左右。
如果成鱼的投饵率为4%、水质良好、饵料系数1.2,平均月增重可达1.15倍。
在正常的情况下,投饵率与增重关系如下:
投饵率3%月增重 45%
投饵率4%月增重 60%
投饵率5%月增重 75%
投饵率6%月增重 90%
投饵率7%月增重105%
投饵率8%月增重 120%
成鱼投饵率一般为 3~ 5%,鱼种投饵率一般为 6~ 8%。
鱼种要比成鱼的投饵率高出一倍左右,所以,鱼种的绝对增重率高,因此,个体越小,投饵率越高,个体越大,投饵率越低。
(4)怎样判断鱼的饥饱程度:判断鱼的饥饱程度对一-般养殖户来讲不是件容易的事,很有讲究,只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判断鱼的饥饱
一看鱼的吃食时间的长短
饲料投喂后在3小时内吃完为正常,2小时左右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饱,应在下次投喂时适当增加投喂量。
如果投喂时间延长到4小时还没有吃完而鱼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投喂可适当减少投喂量。
二看鱼的生长大小
四、五月份,鱼开食后,食量一天天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
如果所投数量每天都一样,到周末或旬末时,所投饲料在2小时内就吃完了,表明鱼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增加投食量;
如果时间没有变化,则表明鱼没有增长或增加。一 直到12月份开始捕捞,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识别掌握。
因此,在正确判断鱼的饥饱之后要对饲料的投喂作出相应的调整。
1) 一旦饲料确定之后,在一周之内基本保持稳定,如果摄食量减少,则要开增氧机,检查鱼病和水质。
2)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水温,正常投喂量一般在80%左右。
3)不能有什么投什么,有多少投多少,没有就不投。
4)不要将饲料集中投喂在很小的一个点上,导致鱼类吃食不均,生长不均,达不到计划产量。
(5)鱼吃不饱的原因的原因很多,首先是适口性,颗粒的大小与紧密度是饲料影响摄食的主要原因,更换饲料可以改变鱼的适口性。
颗粒大了,鱼吃不进去,大鱼吃的多,小鱼吃不到,摄食不平衡,鱼的生长差距很大;
颗粒小了,鱼的摄食频率多了,消耗体能过大,也会影响生长;
同样颗粒太紧,下沉速度快, 底层鱼摄食较多或浪费较大。其实,鱼不吃食的原因还有:
1)鱼有病不吃食一一食欲减退;
2)鱼有虫不吃食一鱼体不安;
3)药下重了鱼会不吃食
4)天气变坏、水体缺氧鱼不吃食一浮头;
5)水质变坏不吃食。
其实这五点可以归纳为一点,造成鱼体自身生理性缺氧是影响鱼不摄食的关键;
如:亚硝酸盐会使鱼体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造成鱼体生理性缺氧,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或死亡。
总之,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饵料的利用率。
1)摄食:水质不好,摄食量小;
2)利用:消化率低,浪费较大:
3)饵料系数增高:被利用的消化能用于维持机体活动的消耗;
4)浪费的饲料直接污染水质。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4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