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一线经验专家建议:有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如何治疗?

一线经验专家建议:有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如何治疗?

作者:尘风发布:2022-11-17 12:16:03阅读:849次

2020年3~4月浙江湖州暴发了前所未有的黄颡鱼病害大流行,业界称为“黄颡瘟”。病害在湖州的菱湖镇和东兴镇暴发最为惨烈,同期广西桂平、广东佛山、四川眉山和湖北荆州等水产养殖区也时有发生。该病传染速度快(三至四日便可传染至相邻鱼塘),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只需数日就全军覆灭),让业界人士不寒而栗(养殖户急于售鱼导致鱼价类似白菜价),有的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病与去年此期暴发的t鱼暴发性死亡有些类似,但也存在显著差异。

一、流行规律

&nbsp&nbsp病鱼头部和肛门发红,体表片状脱皮,鳃部红肿,花肝或白肝,鱼油超标发黄或发青,体表挂脏,黑胆黑脾肿肾,下颌和腹部多出血,体表分布斑点,有的病鱼并发腹水、烂身、烂嘴,富粘或脱粘等。发病规律为突然停食,爬边或漫游,塘间相互快速传染,病鱼大量偷死池底(有些池塘3~4日全军覆灭),池塘泼洒杀虫或消毒剂会加快死亡,许多渔民谈之色变,纷纷廉价紧急卖鱼,造成的损失惨不忍睹。

一线经验专家建议:有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如何治疗?

二、发病原因

1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池底亚缺氧而发病

黄颡鱼属底栖鱼类,养殖密度超标,鱼类在池底形成挤压应激,鱼群的呼吸作用造成底层水域的亚缺氧,长期亚缺氧会造成黄颡鱼体质下降,长此以往黄颡鱼会体质下降,给病害暴发埋下安全隐患。

一线经验专家建议:有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如何治疗?

2在消化功能紊乱下强直投喂而发病

黄颡鱼经过越冬体质虚弱,有的鱼池水质不良,黄颡鱼会出现肝胆脾肾综合征,进而鱼油发黄或发青等,体质会进一步下降,消化能力也相对减弱,此时养殖户强直投喂,会造成消化不良、脂肪肝或肠道功能的紊乱,严重时引发肠炎继而导致病害流行。

3天气异常及鱼体出现过敏反应而发病

初夏天气忽冷忽热,风大风小,水温突变,鱼类会应激发病。初夏阳气偏重,鱼类心火亢进,鱼头发红,鳃丝也会出现红肿症状,此时鱼类过敏反应强烈,受到外部刺激(药物刺激或水质突变)就会出现停食、爬边、漫游和出血等症状而发病。

4病原体趁虚而入形成复合感染而发病

黄颡鱼突然停食、爬边、漫游和急性死亡及传染,此乃恶性病毒感染之症候。黄颡鱼体表挂脏分析为霉菌或真菌感染。并发的腹水和肠炎是致病菌感染的表象。

5水域综合毒素超标加快了发病速度

底质恶化(淤泥发酵恶臭),药残药害(剧毒杀虫),水质毒素(pH值、亚硝酸盐、氨氮、藻毒素等超标)等皆是病害暴发的帮凶。

6机体营养不均衡形成亚健康而发病

黄颡鱼长期投喂人工颗粒饲料,在饲料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匮乏或脂肪超标),过度促生长(激素促长或催眠促长),水质不良(水质浑臭)等情况下,鱼体会出现肝胆综合征、肥胖症、鳃红体红、黑脾肿肾、身体消瘦等亚健康状态,久而久之黄颡鱼就更易发病。

三、预防措施

1合理降低养殖密度

精养黄颡鱼密度过大会形成明显的拥挤应激。黄颡鱼底栖生活,鱼群大量集中在池底,池塘的中上层水域没有充分利用,养殖户混养少量花白鲢只能起到表层净化水质的作用,这种生态效应向下扩散力量有限,若要有效降低养殖密度,则应在水体中部搭建栖息平台,分散黄颡鱼的生态布局,这样更为科学有效。

一线经验专家建议:有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如何治疗?

2充气增氧兼涌浪混合

黄颡鱼底栖生活,其对底部溶解氧要求较高,水体分层形成温跃层对黄颡鱼危害较大,因为温跃层的出现会导致底层水的恶化,底泥更易发酵变臭,给黄颡鱼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病害也容易暴发。充气增氧能有效提升底层溶解氧,涌浪混合能有效打破水体温跃层,阻止水体分层现象的发生,这对黄颡鱼养殖很有益处。

3控料呵护肠道健康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养殖过程要做好控料管理工作,科学控料(投喂黄颡鱼专用饲料,根据天气、水质、体质、水温等设置日饵率等)能有效呵护肠道健康。实行七成饱投喂技术,选择易消化的专用配合饲料,不仅能有效保持黄颡鱼最佳食欲,而且可有效阻止肠胃炎的发生。肠胃道健康了,黄颡鱼新陈代谢就旺盛,病害也难以暴发。

4针对性抑杀病原体

黄颡鱼属无鳞鱼类,对药物比较敏感,养殖过程应谨慎使用刺激性药品,定期杀菌消毒可选用10%聚维酮碘溶液+五黄抗毒液混合泼洒(对G+和G-菌效果好),或加味五倍子散+水杨酸混合泼洒(对霉菌和真菌效果好)等。

一线经验专家建议:有渔民称之“黄颡鱼新冠病”,该如何治疗?

5抵抗应激加强免疫

黄颡鱼的胡须触觉发达,体表黏液系统完善,免疫器官比较原始,其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天气突变、转水缺氧、药物刺激等对黄颡鱼影响显著。在恶劣天气应及时泼洒抗应激药品;在水质恶化时应及时改水解毒;在杀虫消毒后要及时对应解毒;日常定期保肝护肾保免疫等。

6中草药多维预防保健

中草药具有保健体质、促进消化、强化免疫力等诸多功效。给饲料定期科学添加中草药(金银花、板蓝根、地榆、乌梅、大黄、穿心莲、黄芪等)对该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四、救治建议

此病暴发若能开食则病鱼仍有一线生机。黄颡鱼患病多会停食,体内病患是致死的关键,医者有“内病还得内里医”之说,这就给医治带来很大难度,开食不成则治疗无力。

救治首先考虑开食(改良环境,消除应激,对应解毒等),其次考虑外泼标本兼治(抗病毒,提升免疫力,中药消炎等),再次考虑内服治本和巩固疗效(药剂相互促效,中西结合,疗程要充足等)以防复发。

根据本人多年诊治鱼病的经验,现将自己的救治建议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第一天上午(8~10点)用腐植酸钠片1kg/2亩・米+维生素K3粉250g/亩・米混合化水泼洒;黄昏(18~19点)干撒粒粒氧500g/亩・米。目的为解毒、止血、开食和提高水体溶解氧等。

第二天上午(8~10点)亚甲基蓝50g/亩・米+加味五倍子末200g/亩・米化水混合泼洒;黄昏(18~19点)干撒粒粒氧500g/亩・米。目的为安全抑菌消毒,主要消除体表和鱼鳃部的病原体和提高池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等。

第三天上午(8~10点)百草精华液1kg/2亩・米+黄芪多糖250g/亩・米混合化水泼洒。目的是提升黄颡鱼的免疫力并抑制养殖环境中的恶性病毒的繁殖生长。

第四天(同第三天用药)

第五天上午(8~10点)10%聚维酮碘溶液250ml/亩・米+五黄病毒净1kg/2亩・米混合化水泼洒。目的是广谱抗病毒杀菌,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
若部分黄颡鱼出现摄食现象,则随时采取控料投喂法,并积极内服药剂实施救治。

按5%的日饵率计算,黄芪多糖5g/K料+10%氟苯尼考5g/K料+5%新霉素4g/K料+板蓝根末8g/K料+维生素c+e粉3g/K料,连喂五天。目的为消炎、抗病毒、止血和提升免疫力等。

五、注意事项

1此病不可选用刺激性药物泼洒救治

发病后黄颡鱼体质虚弱,过敏应激反应强烈,泼洒刺激性药剂如杀虫药、含氯消毒剂、强酸强碱等,就会加快死亡,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医治此病应先治标后治本,也就是先缓解病征,免疫强体,然后内服治本,最后外消巩固,以防复发,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促进开食和科学内服是救治该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黄颡鱼暴发此病,体内病患是最致命的因素。此病暴发停食异常突然,给内服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故此病防控遵守“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的原则。医治此病一定要考虑尽早开食,开食是内服的基础,若彻底绝食那救治工作也已化为泡影。

3消除黄颡鱼亚健康是有效预防该病的举措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营养失衡,生理失调,长期应激等均会引发黄颡鱼亚健康。黄颡鱼亚健康会引发体质虚弱和免疫力下降,病毒及致病菌等病原体才会趁机侵入而发病。

4此病的发生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病因积累到一定程度,黄颡鱼红鳃、肿鳃、红头、脱皮等就会出现,病鱼过敏反应强烈,当受到天气突变,水温突降,暴食强喂等刺激后便会突然发病,可见,应激和过敏点燃了发病的导火索。

5慢性肠炎也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之一

水产养殖业的不断集约化,肠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鱼类的肠炎类似人类的感冒,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慢性肠炎会引发肝胆病患,也会消弱免疫力,还能引起诸多并发症,故控料投喂,呵护肠功能,防控肠炎等,也是抑制该病暴发的手段之一。

6实施池塘隔离措施防止病患流行传播

对发病的池塘进行养殖隔离,禁止池水外排,实施隔离消毒措施,对死鱼进行无公害处理,对工具实行彻底消毒和曝晒等,以防病患横向和纵向传播。

今春“黄颡瘟”的暴发原因较多,饱食造成肠道亚健康,促生长引发肥胖综合征,气候多变产生水温突变应激,盲目用药形成药残药害,水质恶化出现水体毒素增多,营养不均衡致使免疫力降低等。要彻底预防和根除“黄颡瘟”,从根本上讲还得从环保入手,因地制宜,优化布局,转型升级等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走立体混养,种养结合,自动排污,资源循环,生态发展之路,是杜绝该病发生的上策。(出处:科学养鱼)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38725.html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