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水产快讯 » 禁渔两年,洞庭湖更美了

禁渔两年,洞庭湖更美了

作者:尘风发布:2022-04-12 2:26:23阅读:720次

3月10日下午,王龙登上巡逻船,向南洞庭湖深处驶去。

王龙是湖南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也是一名老“渔政”。船行深处,湖面越来越宽,偶尔可见候鸟流连,不时有鱼儿惊跃。“鱼多了,有些候鸟都舍不得飞走了。”王龙说,“候鸟”变“留鸟”,正成为八百里洞庭的一道新风景。

洞庭湖是长江唯一的吞吐型湖泊。2019年10月,湖南省《关于加强全省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规定,自2020年起,长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干流等实现常年禁捕。这比整个长江流域的禁渔早了一年。

人退水清,鱼繁鸟育

“看,这两边,以前都是‘迷魂阵’。”在石矶湖防汛大堤八角亭处,王龙告诉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被洲岛和湖岸分隔出的一片水域,宽度有1500米,上空不时有苍鹭展翅。

全面禁渔之前,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渔民们用竹竿立起围网,把湖面分割得支离破碎,大大小小的“迷魂阵”,让游到这里的鱼“只有进得去,没有出得来”。

人退水清,鱼繁鸟育。“全面禁捕之后,渔民不再进到洲岛,我们构筑生态堤坝,在丰水期保水形成常态化湿地,成为鸟类重要栖息地。”工作人员介绍。

鱼类也多了起来。今年2月,南洞庭湖白沙长河水域,时隔近30年再现江豚。3月10日傍晚,在安乡县松滋河流域东支大湖口桥河段,记者“偶遇”了江豚。站在大桥上朝下望去,一只壮硕的黑色水生物频频现身水面。常德市安乡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渔政管理站站长刘启章说,江豚在此“定居”了约两年。

智慧渔政,密织“天网”

“以前纯粹靠水巡岸护,如今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沅江市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万威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只见屏幕画面上显示出一段湖面的实时景象。

几十万亩水面,几十个一线执法人员,如何能实现有效监管?2020年以来,沅江市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起一套覆盖所有禁捕水面的“智慧渔政”系统。

在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北胜洲附近,记者看到了一个信息收集装置。装置安装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依托太阳能供电板和小型风机供电,集成的全景摄像头、雷达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能随时为后方提供场景内的实时信息。

“在智慧渔政系统搭建完成后,我们形成了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洲上有监控塔、水面有人巡逻的立体监控体系。”万威说,该系统运行后,非法捕捞案件发生数量明显下降。在益阳市资阳区,“智慧渔政”的25个监控站点全部覆盖辖区内资江、洞庭湖、甘溪港河等25.3万亩禁捕水域,成为禁捕退捕工作的“利剑”。

爱鸟护鱼,修复生态

在常德市汉寿县临湖区域,刘克欢大名鼎鼎。曾是一名捕鱼“高手”的他,现在是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的会长,“麾下”会员有420多人。

谈起沿岸居民意识的转变,刘克欢说:“以前在我们西洞庭,有一道名菜叫野鸭炖萝卜,很多人家逢年过节都做。这些年,通过和保护区一起宣传教育,这道菜彻底从菜单上划掉了。”刘克欢说,原来的捕鱼捕鸟者,现在变成了爱鸟护鱼者。在刘克欢的协会里,420名成员有80%是过去捕鱼捕鸟的人。团队每季度都会组织志愿者到西洞庭湖沿线13个乡镇宣传湿地生态修复、爱鸟护鸟等知识;每天都有志愿者巡湖,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就立即制止。

“我从1983年就开始打鱼,大半辈子都在问洞庭湖要资源。”华容县渔民付锦维说,越到后来越发现,再这么下去,靠水吃水,有吃尽的一天,“长江流域禁捕,我举双手赞成!”退捕之后,付锦维成为一名“洞庭湖协巡员”,在湖岸上做着巡护工作。

湖南省林业局近日组织开展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2021年冬天,洞庭湖区域水鸟74种40.4万只,记录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创新高。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