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自然水体有合理的动态生态系统,具备自
净能力。
养殖水体由于经济生物的投放,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亟待干预调整,以使水体建立新的动态平衡。
人工环境的动态生态系统更易遭到破坏。因此,养鱼要先养水。
一、影响水质的因素
影响水质的五项指标为: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
影响水质的生物因素有: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虫卵。
影响水质的环境因素有:天气、药物、水源、底质。
(1) 溶氧:造成溶氧缺乏的因素有:高温、养殖密度过大、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无机物(硫化氢、亚硝酸盐)的氧化作用、浮游生物不平衡。
引起鱼类浮头的原因包括: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水质过肥或败坏。光合作用不强,浮游动物大最繁殖,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抑制鱼类呼吸;鱼类呼吸器官病变。
增氧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晴天中午、后半夜、阴雨天气经常开增氧机;经常定期泼洒葡萄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使用粒粒氧或底质改良剂等来改良底质;有效控制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
(2) pH值:淡水养殖pH值应保持在6.5~8.5,最佳生长值是7.5~8.2。pH值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过程,  如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由于pH值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毒性。
pH值决定着一些藻类的繁殖,影响藻类的很多生物过程。酸性水中(pH值低于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性缺氧。
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出现鱼浮头。pH值过高则直接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PH值对水质的影响表现在: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使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高于8时,大量的离子氨转化为有毒的分子氨,PH值低于6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加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调节水体pH值:水体偏酸时可用生石灰20克/米3或小苏打3~5克/米3全池遍洒;水体偏碱时可通过用降碱灵、碱消(降碱酶)、醋精、乳酸菌或进行杀藻处理。
(3)氨氮:当水环境的氨氮增加时,大多数鱼类氨的排出量减少,因而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这样对动物的细胞、器官和系统的生理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
当在碱性条件下,离子氨大量转化成分子氨时,鱼类会发生急性中毒。
氨氮过高对鱼的影响表现在:水环境中氨浓度增加造成鱼类排氨困难,鱼类可能首先减少或者停止摄食以减少代谢氨的产生;
水环境中高浓度的氨增加了鱼类对水的渗透性,从而降低体内的离子浓度,淡水生物是高渗透压的,排尿量增加会超过肾脏的吸着能力。
而引起氯化钠、葡萄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耗,氨能严重损害鱼的鳃组织,降低鳃血液吸收和输送氧的能力。
由于血液的PH值较低,增加了氧的消耗,破坏了红细胞和造血器官,  氨的致死、半致死浓度可引起各种鱼类的肾肝牌、 甲状腺和血液组织变化。
鱼类长期生活在含氨的环境中, 可引起死亡。
(4)亚硝酸盐: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为0- 0.1毫克/升。
亚硝酸盐的毒性机制: 亚硝酸盐的毒性主要是影响氧的运输和重要化合物的氧化以及损坏组织器官。
血液中亚硝酸盐的增加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而三价铁血红蛋白(氧化型血红蛋白)没有运输氧的能力。
亚硝酸盐还可引起小血管平滑肌松弛而导致血液淤积。此外,亚硝酸盐可以氧化其他重要化合物。
 (5)硫化氢:水产养殖中硫化氢的正常范围为0~0.1毫克/升。
一般在酸性条件下,硫化物大部分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夏季在精养鱼池底部容易出现缺氧状态。
池底有机物经厌氧分解会产生较多的有机酸,使PH值降低, 具备了产生硫化氢的条件,此时硫化物大多变成硫化氢。
当水中溶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而消失。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是与血红素中二价铁化合, 他血红素量减少,另外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它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对其他水生生物也是如此, 因此鱼池中是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的。
(6)解决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毒害的办法:保持充足的溶氧,避免亚还原物质的形成;培养优良的藻相,转化吸收多余的养分。
补充有益细菌,分解利用亚还原性物质;改良底质,转化有机底泥,泼洒吸附、絮凝沉淀、解毒等产品。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