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至16小时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从湖北潜江送达全国500多个城市,烹制成一道道美味佳肴,造就了夏天特有的活色生香。潜江,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加工出口额占湖北省的60%以上。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小龙虾专业交易市场,其“小龙虾价格指数”成为影响全国小龙虾交易的风向标。
7月7日上午,由极目新闻发起,十余家全国主流媒体共同参与的“全面小康楚天行”考察采访活动,第二站走进潜江,探秘“中国小龙虾之乡”。
16小时发到500城,潜江掌控全国小龙虾交易行情
每逢小龙虾上市旺季,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里,“虾嫂”们就开始了繁忙紧张的分拣工作。只见堆满鲜虾的货柜两旁各站一名“虾嫂”,她们在虾堆里双手翻飞,眨眼间,2-4钱、4-6钱、6-8钱、9钱以上,不同重量的青虾、红虾就溜到对应的口袋里。
据介绍,在小龙虾上市高峰期,每天有近万名农家妇女活跃在小龙虾交易、加工及餐饮行业,从事小龙虾分拣、剥壳、清洗等工作,月收入超过5000元。
小龙虾交易中心,由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全国最大的专业小龙虾交易中心,近2000个落地配服务网点,让全国多地食客,都能迅速吃到、买到鲜活的潜江小龙虾。
近年来,网购的兴起,让小龙虾内需市场充分释放。“从潜江销往全国的小龙虾,线上交易已占三分之一。”潜网电商总经理李红卫介绍,线上交易时,客户不仅可通过“中国虾谷360”平台购买虾种虾苗、鲜活虾、熟食虾、虾稻米,还能购置养殖用具甚至技术服务。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全国各地的小龙虾交易价格:7月7日8:30,武汉,小青:16(元/斤);中青:28(元/斤)……李红卫称,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对全国小龙虾交易价格具有很强的掌控力,这也给当地围绕小龙虾打造全生态产业链带来便利。
当前,潜江养殖小龙虾超90万亩,年综合产值冲刺1000亿元。全市虾稻产业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10多万人增收致富,“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连续三年登顶行业榜首。
手机操控养虾,“虾稻共作”富了百姓
在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物联网总控室里,村支书赵常洪在手机上轻划几下,墙上大屏幕就不停更换2万亩虾稻共作基地的实时场景:“剅湾,水温:35℃;PH值:7.51PH;溶解氧:6.16mg/L。孙桥,水温:35.5℃;PH值:7.32PH;溶解氧:5.62mg/L……”不断跳动的数据,显示着各自然村农田的环境指数,一旦发现异常,农技人员就会接到信息,及时处理。这让赵脑村的泥腿子,坐在办公室里也能种田养虾。
赵脑村地势低洼,有“水窝子”之称,原先经济落后,因发展生态环保的“虾稻共作”,现在成了富裕村。“在稻田里养虾,确保了粮食安全和小龙虾质量安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赵常洪说,“过去农民一年四季都很忙,收益也不太好。现在养虾、收虾轻松不少。稻谷熟了,又有合作社上门机械收割,收入翻了几番。”据介绍,该村在沿海打工多年的村民李红林返乡承包70多亩虾稻田,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一家人吃上“龙虾饭”。
机械化、信息化,让农民从纯劳动者向半劳动半管理者转变,很多老人也能参与虾稻共作。“土地流转破藩篱,搬离农村进社区。虾稻共作显奇迹,乡村振兴看这里。”赵脑村村民用顺口溜评价现在的惬意生活。
2013年,该村615户农户,将8900亩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江华山水产公司,企业改造成标准虾稻共作单元后,再反租倒包给农民,实行标准化经营,赵脑村则整体迁入熊口镇上社区,村民成了城镇居民。
本次集中采访活动由极目新闻联合十余家全国主流媒体共同实施,系“全面小康路上·遇见美丽乡村”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除极目新闻外,参与现场采访的国内主流媒体包括: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现代快报,浙江日报·天目新闻,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新安晚报·大皖新闻,江南都市报·ZAKER南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大河报·顶端新闻,红网·时刻新闻,潇湘晨报,上游新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天眼新闻·贵州都市报,共计14家(排名不分先后)。这些媒体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微博、客户端等全媒体传播平台,从不同侧面反映湖北全面小康的奋进风貌,展现英雄热土的发展活力。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6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