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凌晨三四点光景,万籁寂静,只能听见田野里的蛙鸣虫啁和村庄里的狗吠声。在荣县来牟镇鸽子村的稻虾轮作生态种养基地的堤坝上,荣县农民创业协会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会员李度和工人照例用手电筒在巡视着他们眼中的“聚宝盆”,他们走过的田坎,仿佛走出了他们的致富路。
“我希望尽己所能,多给乡亲们一些帮助,和乡亲们一起走上富裕路,这样我也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在荣县双古镇宋家塘村2组出生的李度从小被爷爷奶奶养大,由于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踏实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李度,这也让李度从小就喜欢农村生活。
“小时候第一次接触龙虾,是在家里的田里面,我利用地笼抓住了许多龙虾,把龙虾拿到集市去卖,非常好卖。”李度说道,2013年,李度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以后,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去,他看着家乡的面貌没有什么改变,他就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才能帮助父老乡亲们改善生活,让家乡兴旺起来。
2015年,李度回到家乡荣县双古镇宋家塘村2组之后,经过数月辛苦的实地考察和摸索,他找到了一条可操作的创业路。当他看着一笼笼小龙虾从零零散散的水田里被打捞上来,他开始思考稻虾连作在宋家塘村发展的可能性,一番考察之后决心开展稻虾连作养殖。
说干就干,李度投资5万余元通过土地流转获取了10多亩土地的使用权,开始在这10多亩的稻田地里尝试着养起了小龙虾。万事开头难,李度在养殖初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自身的养殖技术缺乏,也不懂稻虾养殖如何操作,最终,李度的第一次创业失败。
2017年,李度有机会参加了县级新型职业农民、省级现代青年农场主、省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培训,学习到了很多养殖和种植理论知识和实践,同时,他也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稻虾养殖方面的书籍和外出参观学习龙虾养殖经验,让他对龙虾的生活习性、养殖方法以及稻虾养殖模式有一定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承包的田地里并不是满田种稻子,李度一次次地日夜摸索,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在稻田四周人工挖出一米深左右的宽阔水沟,水沟里种植上水草,然后将小龙虾放进水沟中饲养。
小龙虾吃着水草,在田里游动,一方面帮助清除了田里的杂草,一方面帮着松动土壤,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因为养殖小龙虾,稻田也不能使用农药和化肥,反而促使田里种的水稻成为了真正的生态水稻。李度看着稻虾连作种养成功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整个过程完全不施化肥、不喷洒药剂。”李度侃侃而谈,上半年他在水田里蓄水,养殖小龙虾和田螺等;下半年将水位降低,利用小龙虾粪便肥沃过的土壤种植优质水稻。为严把产品质量关,他还用上了植保无人机、机插机收稻谷等先进设备。
2020年6月,李度在原来双古镇承包的60亩土地基础上,又到来牟镇鸽子村流转了240亩田地来进行稻虾养殖。目前生产经营良好,收益颇丰。李度算了一笔帐,承包的300亩田地,一年大概能产30万斤水稻、6万余斤龙虾,总产值达165万余元,利润就有100万余元。而且,他种植的水稻,当地群众争相购买。
“稻虾养殖技术我基本全掌握了,我也带动周边的群众开始发展稻虾养殖,虾子多了,销售也出现了问题。”李度告诉记者。如何找到一条好的销售渠道?2020年12月,他成立了荣县稻虾香乡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全是荣县正在养虾和想发展养虾的人,针对想发展稻虾养殖的群众,李度免费上门提供技术,并向贫困户提供虾苗。据不完全统计,在李度的帮助下,带动100余户农户发展养殖小龙虾2000余亩,年产值1000万余元。
稻田养虾,出产的都是有机稻、生态虾。龙虾的产量上去了,销售成了李度面临的最大难题。李度通过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走访调研龙虾市场,接洽相关销售公司,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和四川中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采用订单式的方式收购农户手中的龙虾,比市场收购价平均高3至5元一斤。
就这样,李度带领乡亲们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荣县一半以上的龙虾养殖户都加入到他的合作社,共同发展龙虾养殖,目前养殖面积已扩大到2000余亩,开始进入抱团规模化发展阶段。伴随着农业供给侧产业结构性改革,李度一时间成为养殖龙虾专业致富带头人,也是新型农民致富路上的“灯塔”。(胡未)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