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对比
1.规模对比 去年,湖北省的小龙虾养殖面积540多万亩,产量63多 万吨,产值254.27亿元。湖北省的小龙虾产业始发于1990 年代初期,一开始主要是捕捞和餐饮,后来逐渐发展成一条 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小龙虾加工出口、小龙虾养殖、小龙虾加 工、小龙虾运输等等。这样,湖北省的小龙虾产业就覆盖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017年的三次产业总产值 850多亿元。整条产业链的全体从业人员将近60万人。
相对应的,江苏省的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130多万 亩,其中蟹池养殖面积70多万亩,稻田养殖面积30多万亩, 藕塘养殖面积20万亩左右,各种养殖形式的总产量超过11 万吨。去年第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450多亿元,其中第一产 业70多亿元;第二产业14亿元多;第三产业360多亿元。小 龙虾整条产业链的全体从业人员差不多50万人。
2.布局对比
湖北省的小龙虾养殖面积比较大的地级市包括荆州、武 汉市等,其中养殖面积最大的市是荆州市,产量则达到28.89 万吨,占整个湖北省总产量的差不多一半,在全国占比超 过30%。
江苏省的小龙虾养殖在13个市都有分布,其中养殖面 积最大的是淮安市,接下来养殖面积比较大的分别是泰州、 扬州、盐城三个市。淮安市的小龙虾养殖面积约占全省的 1/3。
3.模式对比
湖北省的小龙虾养殖模式原来主要是稻田种养,现已发 展为稻田种养、池塘主养、池塘虾蟹混养、藕塘(田)养殖等多 种模式。虾稻综合种养模式在湖北省居于主导地位。稻田 种养包括单一的稻—虾双元种养和复合的虾—鳅—稻或 虾—鳖—稻等多元种养。湖北养殖的小龙虾不再以天然生 物为主要饵料,转而主要靠投喂人工制作的饵料,生产方式 已经由过去的粗放养殖转换为半集约化养殖,专业化水平获 得了相当程度的提高,稻田每亩小龙虾的产量100公斤到 200公斤,每亩综合收益3000元到5000元,池塘每亩小龙虾 的产量200公斤到300公斤,综合收益5000元到8000元。
江苏省的小龙虾养殖模式非常丰富,占主导地位的是蟹 池混养、稻虾综合种养、藕塘养殖。在占主导地位的养殖模 式中,江苏省蟹池混养、藕塘养殖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 处于领先位置,可以说是小龙虾养殖的江苏特色。另外在江 苏,发展最快的模式是稻田种
4.种业发展情况对比
湖北省对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构建了春季生产小龙虾成虾、夏季培育小 龙虾亲虾、秋冬季繁育小龙虾苗种的生产格局,实现了小龙 虾稻田养殖的规模化苗种繁育。小龙虾稻田繁育技术在全 国小龙虾主要养殖地区得到推广应用。2017年,湖北省相关 单位开始研究小龙虾温棚规模化繁育技术,并取得阶段性成 果,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建设成功苗种场。 江苏省在小龙虾养殖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通过天然 捕捞来获得苗种。
2003年,江苏省相关单位开始探索小龙虾 种苗繁育技术和亲本选育技术。2016年江苏省在洪泽湖建 成了国家级规模万亩以上的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区。到 2017年底为止,江苏省已建成池塘规模化小龙虾苗种繁育基 地12个,稻田规模化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18个。
5.政府扶持政策对比
为实现小龙虾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湖北省通过制定 《湖北省小龙虾“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北省政协召开“大力 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的月度协 商座谈会,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大力发展小龙虾 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建议》,为促进全省各 有关部门协调推进湖北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作 为行业主管部门,湖北省农业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小龙虾产 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为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给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湖北省的30多个 县(市、区)颁发文件明确政策支持小龙虾的稻田综合种养, 并且落实了具体的财政资金安排。
江苏省没有出台单独的小龙虾规划,但在“十三五”的渔 业行业规划中提出将小龙虾作为优势主导产品进行重点打 造,因地制宜地提出江苏省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产业的地域分布、具体的路径,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各地区 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突出优势,打造特色产品。江苏省希望 在“十三五”期间把小龙虾打造成千亿产业。江苏省的各级 各类财政的农口资金对小龙虾产业发展给予了倾斜,近几年 更是进行特别扶持,重点支持各种基地建设,包括小龙虾种苗培育基地、小龙虾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小龙虾的加工出口基地,引导各种资源向小龙虾产业流动。省级财政资金的支 持主要体现在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省农委等省级机构在省 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省高效渔业项目以及其他专项中,推动 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小龙虾稻田综合 种养的基础设施改造给与重点支持,各类省级财政资金累计 投入超过两亿元,省级以下财政投入资金略少。
6.龙头企业对比
湖北省小龙虾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有湖北莱克集团、潜 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龙庆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盛老汉家庭农场等。 江苏省小龙虾龙头企业包括棠湖农业等养殖为主企业、
江苏省宝龙集团等综合经营企业、南通双林等深加工企业公 司、太明龙虾等特色餐饮企业、金康达等饲料企业、许记调料 等年龙虾辅料、盱眙县山城市场等大型龙虾批发市场。江苏 宝龙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专业研发和从事小龙虾、 南美白虾、大闸蟹、鮰鱼的育苗、养殖和加工,并进行相关进 出口贸易,宝龙公司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中心、中国农业 大学、江南大学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建立小龙虾产业 研发中心。太明生态园大酒店的“中国龙虾锅”成功挑战吉 尼斯世界纪录。太明龙虾已经走出金湖,走出江苏,走向全 国,龙虾原材料全部来自自营基地,太明渔村水产专业合作 社拥有5500亩生态龙虾养殖基地,800亩生态大闸蟹养殖基 地, 200亩鱼鳖混养基地,同时配套无公害蔬菜种植采摘基地 和家禽散养基地。淮安市康达饲料有限公司的业务包括水 产饲料和水产养殖,其中河蟹、龙虾饲料研究开发及其产业 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江苏省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产品“金康达”牌水产饲料是江苏省 饲料行业的名牌产品,绿色高效生态生物龙虾饲料为江苏省 高新技术产品,被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二、存在问题
1.苗种繁殖制约行业发展 当下湖北省和江苏省的小龙虾苗种繁殖虽然总体上适 应了小龙虾养殖行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自繁 自育瓶颈,大部分小龙虾养殖者苗种的获得依赖自繁自育, 可是由于养殖者对小龙虾自然繁殖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出 苗时间不一致,成虾偏小。
二是苗种质量参差不齐,捕捞、运 输、放养后的成活率较低,病害时常发生,降低了成虾品质和 养殖的综合效益。
三是与种业相关的种质资源状况不清楚, 良种培育需要加强,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需要继续提高。
2.养殖技术仍存缺陷 湖北省虾稻综合种养模式养殖的成虾个头偏小,这一方面 有可能是种质退化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养殖技术欠缺 引起的。池塘养虾模式的有机质积累问题,如何进行生态化的 处理,很大程度上仍然待解。小龙虾的营养需求需要进一步研 究,小龙虾养殖的专用颗粒饲料的营养配比和口味需要继续去 改善。小龙虾养殖过程的标准化、可控化有待加强。 江苏省小龙虾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和湖北省比较起来 相当类似,需要努力的侧重点则存在差别。
3.需要加强对小龙虾产业的引导 湖北省虽然制定了小龙虾产业的“十三五”规划,但服务 小龙虾产业的能力仍有欠缺,譬如技术培训只能覆盖部分养 殖者,这对小龙虾行业的新加入者的影响更显著,他们往往 无所适从,失败几率因而升高。对小龙虾养殖技术的解释因 地因人而异,存在专家不专的现象,甚至有人不懂装懂,有些 饲料厂的销售员冒充技术员误导养殖者购买他们的产品,使 小龙虾养殖者产生困惑,有的养殖者因此蒙受巨大损失,这 些都是产业缺乏引导的表现。 江苏省尚无小龙虾产业的专门规划,同样对产业缺乏 引导。
4.加工业偏弱小 当下,鄂苏两省小龙虾消费主要是鲜活或者餐饮,消费 方便的加工产品比较少,加工产品风味保持度不足。同时, 小龙虾可食用部分占比不到20%,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两省 小龙虾加工业都存在龙头企业少、产业规模小、“二产”产值占整个产业经济比例低的问题,缺乏对“一产”的支撑。在有 限的小龙虾精深加工行业,研发力量薄弱,存在产品开发存 在品种少、档次低、产品附加值少等问题。
三、发展建议
1.种业
湖北、江苏两省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小龙虾规模化苗 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此体系由企业联 合科研院校进行良种培育,再由企业为主体进行商业化。
2.养殖业
鄂苏两省应该对小龙虾养殖业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清洁 养殖”、“绿色种养”,逐步推行小龙虾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研 发推广安全高效的人工配合饲料和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此基础上上规模。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 小龙虾养殖者提供规范的培训、咨询等生产性服务。 江苏省存在小龙虾上市迟的问题,应该重点开展小龙虾 提早繁育和棚池接力养殖技术研究。
3.加工业
鄂苏两省应加快发展小龙虾的方便食品加工业和小龙 虾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不断向医药保健、化工与 环保等领域拓展。 加强小龙虾加工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指导企业推 行 HACCP等国际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发 展环境友好型加工,积极采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严格实施 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企业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简化执行,譬如考虑将良种补 贴、种粮直补、农资补贴进行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扶持小龙虾行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考虑将各级奖励基金,补 贴资金向他们倾斜。建议有关部门将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建 设列入国土整治、土壤修复、高标准农田以及有机稻基地等 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内给予重点支持。夯实农业银行贷款政 策、农业保险政策的执行。
5.技术升级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整合水 产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政府农技推广单位、企业的科技 人才,推进集成创新,从水稻的绿色种植和水产的绿色养殖 出发,协同攻关小龙虾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实现水 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升级换代。
6.种养结合型人才培养
目前虾稻综合种养产业中存在“种稻的不会养虾、养虾 的不会种稻”的情况,原来种植水稻的农民没有养过小龙虾, 原来养小龙虾的渔民没有种过水稻,制约着小龙虾产业的发 展。加大虾稻种养结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大 批既懂“种稻”又懂“养虾”的职业农(渔)民,促进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