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小龙虾第一年投入较大,但后期费用很少,包括基础设施、挖沟、种苗等成本平摊下来,一亩约2000元。按照平均亩产300斤虾计算,即使每斤小龙虾收购价跌到10元以下,也有利可图。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尤其可作为扶贫产业优先发展。”李胜强说。
随着生产与消费体量的增大,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潜力仍有待深挖和释放。如,一只虾能吃的部分只有20%,被浪费掉的虾头虾壳里富含甲壳素,该产品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小龙虾副产品的潜在经济价值规模超过千亿元。与此同时,以小龙虾为主题的餐饮节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产业链亟待延伸。
通城县四庄乡华家村是个省级贫困山村,这几天该村村民格外兴奋,他们养殖小龙虾成功了,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空前火爆的市场,让村里200亩小龙虾捕捞后不愁销,实现当年养殖当年受益。
华家村与小龙虾结缘,并非一帆风顺。曾几何时,村民、村干部都不相信他们这里的山泉水可以养虾,更想不到养虾这么赚钱。去年底,湖北银监局“三万”工作队进驻时,村干部便“坦诚”地说,你们直接给点资金就行了。工作队长王韬耐心解释:产业扶贫重在“造血”,要把产业项目真正做起来。
华家村适宜发展什么项目?生猪、山羊、油茶、苗木……十几个初选项目摊在工作队的办公桌上。队员们认真做调研,发现华家村上千亩闲置的冷浸田,应该可以养殖小龙虾。他们外出考察,拜访农业专家,定下小龙虾项目,并说服村民实施。
由于信息不对称、思维僵化等原因,华家村人一直认为自己缺乏资源,没有条件兴产业。养殖小龙虾,不敢想,更不敢干。大山脚下的农民殊不知,大城市里小龙虾消费有多火爆,江汉平原有很多农民养虾快速致富。在工作队的力推与帮扶下,华家村虾产业终于破茧而出。
眼睛紧盯市场,定位自身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坐井观天的旧观念行不通。华家村的故事,既是典型个案,又具普通性,由“不敢想”到“大胆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小龙虾给华家村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热词。在大宗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首先要从农民的观念上、思路上“转”,帮助农民破除小农意识和固有思维,树立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新理念;其次,资源与市场应有效对位对接,把资源与市场研究透,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寻找与自身相匹配的特色致富产业。
希望我们的驻村干部像湖北银监局工作队员那样,既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又有一股敢想敢干的魄力和勇气,为群众找到适应市场的脱贫产业。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