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圈热传一篇题为《小龙虾的致命真相: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却还被蒙在鼓里》的文章。文章称“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外国人现在都不吃了,在中国却火热起来……”等等。
小龙虾真的能导致哈夫病?外国人真的不吃小龙虾吗?小龙虾到底还能不能吃?一名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员,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到底该怎么吃?
小龙虾的小知识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拉丁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中国南京地区,随后小龙虾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是著名的外来入侵种。
小龙虾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含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以及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高。作为一种食用虾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十几个省市得到推广养殖。
由于小龙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配上冰镇啤酒,是朋友小聚必备之佳品。
但最近关于小龙虾的谣言一波接一波,主要是将哈夫病和小龙虾联系到一起,还有就是传言别的国家都不吃小龙虾,只有中国吃。瞬间感觉中国就是LOW,就是吃别人不要的,就觉得小龙虾肯定吃了不好。于是乎各种微信群,尤其是家族群中的长辈转发最为厉害。
什么是哈夫病?
什么是哈夫病?哈夫病(Haff病),是指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在美国被称为“泻湖病”。1924年,该病在当时德国波罗的海沿岸的柯尼斯堡地区被首次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系,因此部分地区也称其为泻湖病。
而网上盛传的2010年南京地区发现食用小龙虾有关的横纹溶解综合症患者,并非所有吃了小龙虾的人都出现了症状。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小部分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某些能导致肌溶解的药物;二是小龙虾没有问题,但是有一部分人对小龙虾严重过敏。由于骨骼肌溶解后,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并在肾脏淤积,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专家表示,该病的发生与过量食用及个体有关,发病的机率较低。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相关资料,临床表现一般较为轻微,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是可以治愈的。注意,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就是说小龙虾和哈夫病并没有必然联系。
而小龙虾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其他方面:
1、重金属含量高
市场上购买来历不明的个体,因为有些个体是当地农民在野外捕捉的非养殖虾,可能生活在污染较重的水体中,可能有较高的重金蓄积。
2、寄生肺吸虫
肺吸虫不仅相当耐高温,而且在动物体内的抵抗力也很强,浸在酱油、黄酒、盐水、醋里都不会被杀死。这种寄生虫在70℃以上的环境里至少可以存活5分钟。有时加热温度不高或者加热面积不全面,如烤、炸等,它尚能存活。因此最好在烹调时使温度达到100℃,并持续10分钟直到其熟透。
3、洗虾粉
“洗虾粉并不像部分商户所说的是一种食用碱,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上海市食药监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柠檬酸和亚硫酸盐这两种成分的确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是“洗虾粉”中还有很多没有分离出来的成分,这些成分到底是什么尚不清楚。由于成份不能确定,其正确用途未知,但在上海市众多小饭店清洁龙虾时,都用了这种名为“洗虾粉”的秘密武器。
据一些餐馆的老板介绍,这种洗虾粉很好用,兑水化开,把小龙虾直接浸泡在里面就完事了。用不了10分钟,粘附在小龙虾肚子上的脏东西就会自动掉落,偶尔还有点脏,拿自来水冲一下就能全部弄干净。
尽管吃小龙虾存在一定的隐患,但稍加注意还是可以把隐患降低到最小。
1、不吃毒素富集多的头部,包括虾黄,腮,内脏。
2、不吃非养殖的小龙虾,野外的小龙虾可能生活在污染的水域。
3、经过高温烹调100℃10分钟以上。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自己买自己做更加放心。不要吃得太怂,把虾脑壳都掰下来了又舍不得里头的汤,在那儿吸吸吸……
外国人吃小龙虾吗?
其实外国人也要吃小龙虾的。
他们热爱吃小龙虾的狂热,一点都不比中国人弱!美国很多自助餐都有小龙虾提供,很多食客是大盘大盘的吃。
不过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你有痛风和高尿酸症,还是少吃点小龙虾为妙,因为小龙虾的嘌呤含量很高,如果再喝啤酒就更糟糕,容易引发痛风性关节炎。海鲜过敏的人就更不要吃了。老弱病残孕最好也要少吃,如果遇到没有弄干净的小龙虾可能会引发肠胃炎。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