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一般最迟在6月底完成水稻插秧,但7月初,还会有少数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没有及时栽种水稻。农业专家提醒,如果不种稻,农民少了优质稻谷的收益,小龙虾品质也会有所不同,更会影响基本农田的粮食安全。各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应重点关注农民种稻积极性减弱、田沟越开越大的倾向,谨防稻田“池塘化”。
苏中农民张亮告诉记者,他种了近70亩地,去年投下200公斤种虾,今年正式开始养小龙虾,最近50天卖掉6000公斤龙虾,收入10.4万元。他说,虽然今年龙虾行情不好,但还是比种稻收入高。因为田里还有很多小龙虾,他打算7月20日左右人工栽秧。“水稻收成要受影响,我也没办法。稻子推迟一天种,龙虾就能多卖一天。”他还盘算着,30亩田今年不种稻,继续养虾,这样小龙虾可以一直卖到年底。
既然小龙虾产量大,能否每天多卖一点?“我定好闹钟,天天晚上11点半起床,把虾挑出来,忙到早上5点半,再到街上去卖。”张亮感觉,每天只能卖150公斤小龙虾,再多就忙不过来了,除非雇人帮忙。
苏北一家庭农场负责人老顾也告诉记者:“栽秧只能推迟了。”他承包200亩连片田,分成15个“格子”养小龙虾。“去年放了十几万元的虾苗,试着养一下。今年开春,我把设施全部搞好,放了70万元的虾苗。今年产量好得不得了。”这大半个月来,他的农场每天早上起600公斤龙虾,已经卖了几十万元。“政府打电话给我,说必须种稻。”老顾说,“我要把龙虾赶到沟里去,再栽秧,但是龙虾密度太大,有点难度。栽秧等小暑再说吧。”
在苏北一个乡镇,2016年有种植大户带头尝试稻虾综合种养后,全镇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迅速增加到目前的两万多亩。“有的老百姓心想,多收50斤龙虾,一亩稻子的钱就回来了。”该镇农经中心刘副主任说,“我们也不让不种稻,但老百姓自己打点折扣,一部分地种稻,一部分就不种了。”
据南京农业大学稻田种养研究团队王强盛教授介绍,一亩地小龙虾年产量约120-130公斤,在水稻栽种前收获约60%,水稻共作期间和水稻收割后收获约40%。如果不种水稻,小龙虾产量甚至能够增加一倍,有的农户连稻子都不想种,一心都在养虾上。其实,水稻栽种以后,稻子有利于小龙虾生长。
王强盛告诉记者,有农民希望田边环沟开得越大越好,有的环沟甚至挖到9-10米宽,人都可以在里面游泳。他说,稻田养小龙虾不是田沟越大效益越好,沟宽与田块大小相关,50-80亩大小的田块作为一个共作区比较适宜,相应地可以挖两三米宽的环沟。
2017年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明确: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在平原地区的亩产量不低于500公斤。王强盛说,稻田养小龙虾的农民,应该按不超过10%的要求挖沟,沟挖得太大,势必侵占更多的稻田面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农民还可充分利用原有沟渠或整理零散沟渠来扩大种养面积。
自2016年以来,我省积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去年,有关部门通过扶持32个稻田综合种养试点县,带动全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90多万亩,其中稻虾共作62万亩。今年,我省计划带动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0万亩以上。从细化模式看,稻虾综合种养在我省占大多数。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注意的是,稻田综合种养应以“稳粮增收”为前提,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一直强调,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再次强调“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等规范要求。
农民未必都清楚这一要求。张亮说:“5月,镇上农服中心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有个规定,虾沟占地不能超过1/10,我估计我的(沟)大概超一点。过去,不太懂挖沟的规定。” 农场主老顾则说:“我就是看别人怎么挖沟,然后自己也这么搞。”
“小龙虾市场需求红火,养殖效益整体行情较好,农民养殖小龙虾积极性很高,这可以理解。”王强盛说,“不过,稻渔综合种养不能变成水产养殖。部分农民要放平心态,不去一味追求龙虾产量。”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我省稳定粮食生产不动摇,今年确保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以上。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邵红宁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让农民清楚稻田综合种养以“种”为主,“红线”不能突破。此外,引导农民关注市场变动,通过开展多样化养殖,提高抗击市场风险、增加综合收益的能力。
那位农经中心的刘副主任则感慨,农民虽然种出优质“稻虾米”,但不擅长销售,也缺乏品牌意识。优质“稻虾米”,农民生产的收入赶不上销售环节的收入,做好稻田综合种养的增收文章,还有很多事要做。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