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在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涂桑田的爱人正在稻田里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
“这一段时间忙得很,要小龙虾苗的特别多,供应不上。客户都是大林镇的。”涂桑田说,从去年秋季开始,“虾稻共作”在大林镇悄然兴起,农民们争相学习把稻田改建为“虾稻共作”模式。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成为大林镇稻田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如今,虾稻产业在大林风生水起,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今年仅小龙虾苗我就育了2万斤,供不应求。”涂桑田说,客户天天打电话催要虾苗。为了让虾苗长势好,他吃住都在基地。
记者了解到,大林镇地处淮河岸边,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从传统种植到引进良种,又到“虾稻共作”,大林干部群众一直在小康的路上奔跑追梦。
小龙虾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野生虾供不应求。随着小龙虾的火爆,养殖小龙虾也成为“新宠”。2018年,在北京、上海做了20年生意的涂桑田回到家乡流转土地上百亩,成为大林镇涂店村里“虾稻共作”第一人。看到他种田新模式的成功,附近农民纷纷效仿。
涂桑田说,今年他的虾苗卖到70元钱一公斤,他还流转土地200多亩搞“虾稻共作”。去年,他种植100多亩水稻,下面养殖小龙虾,由于“虾稻共作”效益高,小龙虾卖到外地,稻谷绿色生态品质好,收获的稻谷没进仓库就被客商“哄抢”了。今年,他把“虾稻共作”发展到200多亩,并成立了合作社,不但带动20多户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而且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农民积极性高涨,“虾稻共作”模式得以迅速发展,如今全镇已发展到一万多亩。
记者在大林镇的田野里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被改造为“虾稻共作”模式,田地里还插有红色的旗子,在阳光下迎风飘扬,映红了在田地里劳作农民的一张张笑脸。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