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科研示范:虾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科研示范:虾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作者:尘风发布:2019-04-08 1:21:58阅读:1,233次

  如今,提起小龙虾,必然让人联想到潜江。这是一座空气中弥漫着小龙虾香味的城市。

  在这里,产业因虾而兴,人们因虾而富,城市因虾而盛。至2018年底,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小龙虾产量近13.5万吨,养殖产值(含苗种产值)54亿元,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20亿元。

  19年的匠心打磨,科研示范为我市虾稻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科研示范:虾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科研助力 攻破育种难题

  3月23日上午,今年我市小龙虾正式起网开捕。作为当天的主角,活蹦乱跳、个大尾肥的潜江龙虾,给现场参加开捕仪式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度,小龙虾种质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导致小龙虾大量近亲繁殖,种群不断退化,头大尾小成为常态。

  “小龙虾产业链有多个环节,苗种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小龙虾后续养殖加工的产量和质量。”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舒新亚说。

  破题之策在于育苗。潜江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莱克集团,投资3亿元建成国际领先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包括“一个核心”“五大基地”,即200亩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研发核心,高场、浩口、龙湾、运粮湖、白鹭湖共4.04万亩的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

  聚焦研发,方能更快发展。该中心加强与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隆平高科公司等院校平台合作,建立8个院士工作站,创新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小龙虾苗种退化和种苗供应难题。2018年,全市繁育虾苗70亿尾,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龙虾养殖的苗种需求。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是该中心研发团队一员。他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该中心将致力于小龙虾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技术攻关,打破小龙虾产业发展瓶颈。

  示范带动 持续助农增收

  “稻田养虾、一田两收”。虾稻共作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户种田收益。

  作为虾稻共作模式的发源地,靠着这一模式的示范带动,一场自下而上的虾稻共作生产,如星星之火燎原在潜江肥沃的土地上。彼时,养虾种稻致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对此,龙湾镇瞄新村农户郑继超深表认同。

  郑继超经营着13亩虾稻田,以前种植常规作物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改挖虾稻田后,收入是之前的近10倍。

  在市农业战线的专家们看来,虾稻共作的最大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除了优良的“潜江龙虾”苗种,优质的“潜江虾稻”品种也必不可少。

  眼下,潜江市农业农村局正组织相关专家,加紧对适合潜江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水稻品种进行审定工作。

  该局种植业科副科长邹余冬告诉记者,通过加强与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共遴选出6个高档优质稻米品种,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待通过审定后即可进行推广。

  围绕实施“优质粮工程”,市粮食局加快推进“潜江虾稻”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完成《潜江虾稻米》地方标准、《虾稻共作中稻绿色种植技术规程》等,成功打造“水乡虾稻”“虾乡稻”等一批“潜江虾稻”大米品牌。积极推动国家虾稻生态种养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引导推动虾稻品种的选育、连片种植,达到统一虾稻品种、标准化种植、提升大米品质的目的。

  在发展虾稻共作的同时,我市还创新发展虾鳅稻共作、虾龟稻共作、虾莲共作等模式,推出虾鳜连养、小龙虾池塘专养、虾蟹鳜混养、小龙虾-网箱养鳝等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1531.html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