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小龙虾养殖新闻 »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开始“养殖”小龙虾了!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开始“养殖”小龙虾了!

作者:尘风发布:2018-09-08 8:06:51阅读:2,376次

  自2016年以来,九江市都昌县紧紧把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富民兴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3.3万亩,今年全县小龙虾总产量可达1.12万吨。另外,110个贫困村发展了50亩以上的小龙虾养殖点,686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可借此早日脱贫致富。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开始“养殖”小龙虾了!

  龙虾养殖基地生态良好

  小龙虾基地实行的“虾稻共作”

  6个千亩以上的“虾稻共作”养殖基地

 

    8月17日下午,记者在阳峰乡双季金牌龙虾养殖基地看到,远处青山绿水,近处稻田里水草丰盛,靠近田埂的泥土小洞里藏有不少龙虾。

  基地负责人袁细阳介绍,当下正是龙虾的繁育期,这些小洞都是龙虾为了产卵而开挖藏身的。目前,这里是都昌县唯一一处虾苗繁育基地,整个基地共有580亩,以每年每亩380元的价格分别从周边村民手中租来的,该基地可以繁育2.8亿尾虾苗。目前在先期试验,待明年养殖技术成熟后,计划将繁育出来的虾苗提供给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有意愿养殖的村民,并且教他们养殖技术,等龙虾长大后再进行收购,这种模式减少了村民养虾的风险,从而实现共同致富。

  都昌县水产局局长刘述礼告诉记者,目前都昌县已基本形成沿鄱阳湖、新妙湖2个小龙虾养殖产业带,已发展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虾稻共作”养殖基地6个。“都昌产的小龙虾壳薄腹白,肉质鲜嫩,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以至于能常常看到商贩主动到田间地头收购!”刘述礼说,经本地企业深加工后,产品远销欧美国家,年创汇达2000万美元。

  已申报“都昌鄱湖小龙虾”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都昌县小龙虾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余澄清介绍,小龙虾生命力强,养殖相对容易,另外都昌县生态良好,同时濒临鄱阳湖,水草丰美,具有较好的养殖条件。为发展小龙虾产业,都昌县成立小龙虾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积极整合县本级财政资金,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虾稻共作”养殖户按每亩300元补贴。

  同时,通过邀请小龙虾养殖技术专家来做技术指导,组织部分养殖大户赴外地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举办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各种方式,提高养殖户掌握关键技术。此外,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成功引进10家有成熟养殖技术的外地客商前来发展小龙虾养殖,养殖总面积超过1万亩。

  为提高“都昌鄱湖小龙虾”品牌知名度,都昌县已向国家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申报“都昌鄱湖小龙虾”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关材料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审核。同时,为提升品牌价值,实现抱团发展,达到信息共享,成立了都昌县小龙虾产业协会,更好服务于全县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加工企业、养殖大户。

  110个贫困村发展了50亩以上小龙虾养殖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都昌县把小龙虾产业精准定位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贫困村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按照“基地+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加快养殖基地建设,全县有110个贫困村发展了50亩以上的小龙虾养殖点,带动686户贫困户直接养殖或参与用工或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融入了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了多方参与、产业脱贫的目标。

  今年65岁的蔡贤毕是都昌县左里镇蚌壳圩堤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聘请的一名工人,他告诉记者,他家里有13亩农田,其中12亩租给了基地,每年可以得到600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他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每天有120元工资收入。“我现在年纪大了,在外面很难找到事情做。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收入有了保障。”蔡贤毕笑着说。

  实际上,受益于小龙虾产业不只有蔡贤毕这样的普通村民,还有像左里镇双明村村民袁佳柱这样的贫困户。一直以来,村民袁佳柱的妻子身体较差,目前一儿一女分别在上高中和大学,而他家年收入不到1万元,家庭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在各级干部的帮助下,今年袁佳柱借钱养了100亩小龙虾,并采用“虾稻共作”模式。虽然第一年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多,除去各种成本外,只赚了几千元,但袁佳柱对脱贫充满了希望,他相信2018年会有可观收入。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