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鱼友在发现观赏鱼身上出现白色后就会认为是白化症,但其实观赏鱼还会出现白变的情况,白化和白变这两个词虽然就相差了一个字,但是在观赏鱼身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鹦鹉鱼(详情介绍)
白化症是由于体内色素缺乏,导致眼呈现红色、毛发、皮肤颜色呈现白色(若虹膜并非红色而是呈现蓝色或灰色,且肤色及毛发偏淡或颜色不均而非纯白则是Leucism、Leucistic而非白化症Albinism、albino),有白化症的生物个体又称为“白子”。除了人类以外,白子可见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及鸟类。由于缺乏黑色素,白子通常容易受到阳光的灼伤和天敌的捕食,因此在野外白子是极少见的。爬虫类的白子,如蛇或龟往往呈偏淡黄的体色。
白变是一种普发于人类和动物的导致全色素缺乏造的生理现象。不同于白化,白变是指缺乏所有类型皮肤色素而非单单缺乏黑色素。
白变通常来说会导致色素细胞分化缺陷或/和干扰生物生长发育阶段时色素细胞由神经嵴的迁移至皮肤、羽毛、毛发。这个过程将作用于整个体表(如果色素细胞分化完全受限)或拥有色素细胞但其色素细胞不具有分泌色素能力的部分体表(如果只是一部分色素细胞受限)。
因为不同的色素细胞类型均由同种多能前体细胞分化而来,所以白变可以所有类型的色素。相对于白化,白变常常被人误解。白化只会导致黑色素的减少,虽然黑色素细胞依然存在。所以在白化物种体内仍有其他色素细胞类型,例如xanthophores,白化个体的体色并不呈现纯白,却相反的呈现淡黄色。
鹦鹉鱼(详情介绍)
比起完全色素缺乏更普遍的是地方性或不完全性色素衰退。它导致原本拥有正常体色和花纹的动物的皮肤上出现白色补丁状白斑。这种部分白变的现象被称为“杂色”或“花斑” 效果。另外,这种白色补丁状白斑与正常色皮肤的面积比在不同个体间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不同代的个体之间,而且来自同一父母的不同后代之间也有区别,甚至同一窝的幼仔之间也有差别。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有马,牛,猫,狗,市区乌鸦和球蟒,当然也发现许多其他物种也具有此现象。
白变与白化进一步的区别便是眼睛的颜色。白化个体的视网膜上皮和虹膜均缺乏黑色素,加之眼内底部血管的颜色透过眼部显示出来,所以白化个体的眼睛为红色。相比之下,白变动物眼睛的颜色通常为常色。这是因为视网膜上皮黑色素细胞不是由神经嵴衍生而来,而是由一个神经管外翻产生的视杯衍生而来,视杯后来便反过来形成了视网膜。因为这些细胞来自于一个独立的发育分化源,所以它们通常不会被白变因素影响。
不论是白变还是白化症,只有先确定病因才能进行治疗,虽然白变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只要环境做出适当的改变,还是有恢复的可能性的。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3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