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个模式很成熟,采用这个模式的绝大多数老养殖户都成功盈利了。为什么说虾稻共作模式很成熟呢?
一、虾稻共作模式是从实践中提炼而出,得到了权威部门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2011年我带领团队经过3年艰苦探索,创新出了虾稻共作模式,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虾稻共作技术规程》。2013年5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组织专家对规程进行评审。全国淡水养殖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全国淡水养虾养殖首席顾问、湖北省水科所研究员舒新亚,中科院无锡淡水养殖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鑫等众多国家级权威水产专家参与评审,一致认为此项技术代表了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是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2013年5月16日,中国渔业协会正式将《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行业技术规程予以公布实施并向全国推广。
二、虾稻共作模式种养效益稳定可观,得到了绝大多数养殖户的实践检验。
虾稻共作模式是在稻田开挖环沟,全年养虾并种植一季水稻,一年可以收获一季稻二季虾。上半年收获亲虾和虾苗,下半年收获成虾和水稻。平均亩产小龙虾150公斤、稻谷500公斤,亩平收入4000元,比单一种植中稻增加3000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目标。潜江本地虾农赶上了小龙虾消费火爆、养殖面积扩张的大好形势,通过虾稻共作模式出售虾苗,近几年的确赚了不少钱,亩平收入少则三四千,高的七八千都有。外地虾农养殖早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三、虾稻共作模式短期内大面积扩张,得到了养殖户和各地政府的一致推崇。
虾稻共作对潜江乃至全国的小龙虾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14年到2018年短短5年时间,潜江本地从最初的7万亩发展到80万亩,全国虾稻共作面积保守估计超1000万亩。在这5年中,潜江接待了无数个党政、企业、协会、民间的参观访问,进行了无数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地理条件允许的各地政府在看到虾稻共作这种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大规模发展的模式后,都将其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发展。
四、虾稻共作模式参与者日益增加,技术上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虾稻共作模式推广5年来,得到了百万养殖户的使用,涌现出了一批实操高手、土专家;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水产科技人员也开始加入其中展开研究,虾稻共作模式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当然,在虾稻共作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养殖户技术掌握不够、不法商贩坑农害农、经销商假培训实推销等导致养殖亏本的情况。而且,经过8年的生产实践以及虾农的生产反馈,我们也发现虾稻共作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虾苗数量较大,以出售虾苗获利的局面难以持续;成虾数量少,且季节性太强,五六月份扎堆出货,7月份以后无货可售,难以卖出好价格。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推动虾稻共作模式更加成熟完善。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2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