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气温不稳定,对于水产养殖要谨防不少寄生虫病的发生。今天我们要讲的一种寄生虫病在鱼虾蟹养殖中都会发生,且发病周期长。每年的7-11月是此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河蟹和虾,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一、病原
要知道如何才能防治水产动物纤毛病,首先就要对这种病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研究发现,水产动物纤毛虫病主要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寄生引起。
固着类纤毛虫属纤毛虫类,种类很多,这些不同种类的每个虫体的构造大体相同,呈倒钟罩形或高脚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边缘有纤毛,里面有1口沟;虫体内有带形、马蹄形、椭圆形大核1个和小核1个,虫体后端有柄或无柄。有柄的种类,根据柄是否分枝(单体或群体)、柄内有无肌丝、肌丝在分枝处是否相连(相连的群体同步伸缩,不相连的则个体单独伸缩),以及肌丝呈轴心排列、收缩时呈Z形,或肌丝沿柄内壁盘绕、收缩时呈螺旋形等特点而进行区别。无性生殖是纵二分裂法,有性生殖是不等配的接合生殖。
固着类纤毛虫是以细菌或有机碎屑为食,并不直接入侵宿主的器官或组织,仅以宿主的体表和鳃作为生活的基地,因而属于共栖生物。它们共栖在对虾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共栖数量不多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在宿主蜕皮时就随之蜕掉,但数量很多时,危害就非常严重。
固着类纤毛虫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在我国沿海各地区的虾蟹养殖场和育苗场都经常发生。尤其对幼体危害严重。在育苗期间的主要病原是钟虫和聚缩虫,在养成期间则主要是聚缩虫。此病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最易发生。在虾蟹养殖池中,此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池底污泥多,投饵量过大,放养密度过大,水质污浊,水体交换不良等条件引起的。
二、发病症状
1、纤毛虫能在对小龙虾全身寄生、污泥等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起来像一层滑的油状物。
2、严重寄生时,对小龙虾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变慢。
3、腮部挂有污物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制下降,继发感染细菌 或病毒,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
4、当大量纤毛虫寄生在对虾身上时会阻碍对虾脱壳使其脱壳困难影响对小龙虾的生长。
5、它们附着在虾蟹的体表、附肢的甲壳上和成体的鳃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看出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
6、在幼体常出现在头胸甲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虾则常出现在鳃上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感染严重的虾,鳃丝上布满了虫体,且经常与丝状细菌和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在虫体之间还黏附一些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污物等,肉眼看上去鳃部变黑,所以有人也称为黑鳃。
7、在显微镜下检查时,发现鳃本身的组织并不变黑。外观变黑是虫体和污物的颜色。这些虫体和污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和鳃表面的气体交换,降低了对虾对缺氧的耐受力,很容易发生窒息死亡。
8、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三、产生纤毛虫的原因
1、环境因素,当残饵粪便底层有机质增多,底质恶化,有害菌群大量繁殖为纤毛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水产动物本身体制因素:特别是虾类多次应激,体制弱时,行动迟缓易趴在底部,导致纤毛虫寄生附着。
四、预防措施
1、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水的盐度、温度、透明度。保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不要有大的变化,需要定期测量水质指标,采取增氧措施,以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
2、鱼苗期投喂的卤虫卵要进行消毒,可用每立方米水体300克漂白粉或300-500毫升福尔马林消毒处理1小时,也可用60-70度热水将卤虫卵浸泡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3、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清理鱼池,及时清污,保持整个水环境的清洁卫生,而且每半个月对鱼池消毒一次,可采用含碘消毒剂,防止养殖鱼类感染纤毛虫病。
4、适量换水,合理投饵,投喂新鲜饲料,通过日常的饲养和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消毒剂浓度不要太高,同时要及时检查诊断鱼儿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现鱼儿不对劲就应该及时治疗鱼病,防止体质下降诱发纤毛虫病。
五、如何治疗
若共栖纤毛虫数量不多,可不必治疗,只要按上述预防措施促进虾蟹生长发育和蜕皮就会自然痊愈;若固着类纤毛虫数量很多时,应及时治疗,以下几点也是要做到的:
1、发现此病后,大量换水,降低水的硬度,减少有机质。
2、成虾池可泼洒0.5毫克/升硫酸铜,促进蜕壳。育苗池可暂时升温2-3度,促进蜕壳,然后换水。
3、对于发病的虾蟹幼体,除了通过改善饵料、加大换水量、调整适宜水温促进幼体蜕皮外,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4、养成期疾病的治疗:可用茶粕(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mg/L。茶粕中含有皂角苷,可促进虾蟹蜕皮。待虾蟹蜕皮后,大量换水。
5、25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24h内大量换水,将剩余的药液排出。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2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