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历史悠久,2013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红河哈尼梯田种稻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导致大量劳力外出,对粮食生产安全,梯田的养护,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均产生不利影响。元阳县、红河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均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17年来,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元阳县、红河县的实际情况,围绕产业扶贫攻坚,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配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分别在元阳县、红河县,积极推进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推广,经过两年的努力,两县稻渔综合种养基本实现“产、学、研、推”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生产模式,稻鱼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取得的成效
2017年元阳县完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13片2万亩,辐射带动3万亩,覆盖22个贫困村,涉及建档立贫困户4792户,亩稻田增收均达2000元以上;红河县完成稻渔综合种养3.1万亩(其中:稻鱼2.1万亩、稻鳅1万亩)涉及建档立卡户13527户,57362人,户均增收1460元,人均增收367元。
2018年元阳县完成稻渔综合种养5万亩,其中示范3万亩,辐射带动2万亩,涉及农户8647户,其中建档立户5447户,共投放鱼种187.6吨,亩增收在2000元以上;红河县实际完成稻鱼13633.8亩,稻鳅0.58万亩,涉及建档立卡户14540户,58160人,户均增收1430元。人均增收357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以往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水产苗种供应需从外地引进,苗种质量、数量得不到保障的不利影响,分别在元阳县建设了占地250亩,年产大规格鱼种300吨的福瑞鲤良种繁育基地;在红河县建设了占地300亩,年生产大规格泥鳅苗3500万尾,年产大规格福瑞鲤鱼种120吨的苗种繁育基地,实现了当地水产苗种自给自足,并辐射到了周边地区。
2、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开展技术创新,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组成技术团队,由企业为主体在元阳县黄草岭、大渔塘村建立了近7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在红河县建立了600亩稻鳅、菜鳅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两个基地均通过了“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认定,通过基地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和示范作用,对促进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3、注重技术培训和指导
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在两县分别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设立专家工作组。2017年-2018年,由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组织的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技术培训达万人以上,通过技术提升,稻渔综合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仅水产品产量从原来的3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60公斤以上,科技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明显。
三、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李书明副局长、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张穆副厅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催利锋站长和于秀娟副站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主任,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共同组成调研组于4月24日-26日在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县开展渔业产业扶贫把脉问诊。调研组在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的汇报、建议、要求,并进行实地走访,明确扶贫工作的原则:一是明确把稻田综合种养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推进;二是坚持在梯田保护前提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三是坚持扶贫工作的长效性,避免在脱贫后出现返贫。确定了2019年的工作重点:一是把好试验示范关,继续指导企业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把好苗种质量关,完善苗种基地建设,确保稻渔综合种养的苗种供应;三是把好技术关,做好技术扶持,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适宜梯田养殖的新品种;四是把好品牌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五是建议当地进一步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加快产业扶贫力度,充分发挥渔业在产业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组织协调下,相关专家现场为企业开展了技术咨询指导,相关单位向元阳县赠送水产新品种苗种开展试验示范: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赠送“壮罗1号”罗非鱼苗种40万尾,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赠送金边鲤苗种10万尾,上海海洋大学赠送“龙申1号”欧江彩鲤苗种10万尾,为当地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5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