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科研团队,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海参苗种培育及海参的精深加工,将传统单一海参养殖做成了一条完整海参加工产业链,提升了海参附加值,推动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就是我市海参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孙永军。
“今年这批‘鲁海一号’马上投到海洋牧场了,争取在这几天投完。”刚一走进车间,就看到孙永军在认真查看海参苗投放情况,一边和育苗工人布置着相关工作。
“鲁海一号”是好当家集团培育研发获批国家审定的新品种刺参,作为“鲁海一号”刺参品种研发的带头人,谈起十多年的培育历程,孙永军感触颇深。
海参育种是一项繁琐且相当耗时的工作,每代海参要3年到4年才能成熟,一个新品种要经过3代以上的性状稳定才能叫新品种,也就是说,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为提升研发水平,孙永军积极联系高校院所专家建立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于我市人引进政策,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十余所科研院所快速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企业育种、养殖及精深加工领域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在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上,他带领团队采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突破、加工工程构建、龙头企业示范”的协同创新模式,历经16年攻关,构建起海参工业化加工技术体系,实现了高品质、机械化海参加工生产从0到1的突破,推动了我国海参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技术成果在全国多数大中型海参加工企业得到普遍应用。
“乘借我市人才政策的东风,我们招来了一些高等人才,和我们原来的人才队伍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科研队伍,也正是这个团队铸就了我个人成果。”孙永军说道。
与此同时,孙永军带领团队采用生物酶解等技术,通过打浆、酶解、萃取一系列程序,将海参附产物成分,更大限度提取出来,制造出海参口服液、海参黏多糖等独特产品,研发出“即食鲜海参加工方法”,生产出国内第一枚即食鲜海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为企业改善了海参产业经营环境,也增加了产品的社会效益。
从一名养殖技术人员,到如今海参行业的领军技术人才,孙永军把精力放在了研发上,他的系列科研成果得到了各级认可。
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鞠晓庆说:“从车间育苗、取样到实验室检测,他都亲力亲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就在前不久,孙永军参与组织研发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截至目前,好当家集团申报省级以上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竞争力卓越企业”“山东省食品工业功勋企业”等荣誉称号。
“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好当家的科研团队也会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精力、付出更多努力,争取为企业、为全市海参产业发展争取更多荣誉、贡献更多力量。”孙永军说道。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5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