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迪元)长兴县洪桥镇是“中国河蟹之乡”,河蟹养殖面积多达1.4万余亩,2020年商品蟹总产量达到1260吨。近年来,洪桥借力机械化和数字化,加快河蟹产业“机器换人”进度。当前,洪桥镇引入无人机、数字渔业控制终端等设备,积极助力河蟹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今天早上水中的PH值显示9.51,水偏碱性了,不利于河蟹生长。”养殖户谢有才站在蟹塘边的仪器跟前,仔细观察着表盘示数。见此情况,他立刻向池塘内抛洒果酸药剂,降低池塘内的PH值。
这个对于谢有才来说有些“神奇”的仪器,正是洪桥镇今年试点推出的数字渔业控制终端设备。该设备通过在各个池塘内设置的传感器探头实时监控塘水溶解氧、PH值、氧化还原电位三项数值,实时检测塘内水质情况。
今年,洪桥镇加快以数字化推动河蟹产业发展,谢有才等3个河蟹养殖大户试点安装数字渔业控制终端设备,谢有才说:“河蟹养得好不好,水很重要。”作为蟹农,他深知水质对于河蟹成活率和品质的重要性。“如果水质不好,二两的蟹苗只能养到二两半;相反,二两的蟹苗可以长到四两,甚至四两多。”如此一来,检测水质也成为了蟹农们的“必修课”。
数字渔业控制终端设备投入使用以前,蟹农们都是自行购买PH试纸测量塘水PH值,为了保证精确性,每天要测量许多次。“有了数字化设备后,能直接看到数据,还有亚硝酸盐、氨氮含量一眼便知,我们根据数字直接找药水喷就能解决问题了。”谢有才说。数字化设备助力养殖户们“对症下药”,精准处理河蟹生产的相关问题,为河蟹养殖提供科技依托。
早上九点,一架无人机飞过老周家庭蟹塘上方,随着无人机掠过水面,机舱内的农药均匀喷出,水面上微微泛起波澜。“这个高科技产品是合作社弄来的新玩意儿,有了这架无人机,我们就不用自己进塘撒药了!”蟹农周玉方兴奋地说。
往年,周玉方得扛着沉重的喷雾器在蟹塘里撒药,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农药,对他的身体也会造成伤害。而且他100亩的蟹塘,传统撒药作业一次起码花费2到3小时。
今年3月,洪桥引入无人机撒药作业,一次可载料40公斤,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百亩蟹塘的撒药作业,不但大大提升养殖户们工作效率,还避免了养殖户们直接接触农药。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王姣介绍,目前社内已有四名社员通过无人机培训,取得飞行证书。只要养殖户一个电话,就会安排社员前往相应蟹塘协助撒药。
不仅是无人机作业,洪桥的增氧设备已经更换到了第二代。走在蟹塘旁的小路上,能看到水面上有规律地鼓起许多小泡。老周说,这是第二代机械增氧设备。过去,由于河蟹多在夜间上浮,他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得到河塘里查看河蟹上浮状况,并用传统的增氧泵进行人工增氧,工作非常辛苦。周玉方指着塘里的增氧设备说,“相比起第一代增氧机的水上增氧,第二代增氧机直接置入水底,增氧效率更高。”
63岁的老周感慨道,有了新机械的帮助,他这个年纪才能管理这么大一片蟹塘。“机械化设备直接改变了我的养殖方式,现在我晚上能睡安稳觉了,白天也不用花好几个小时撒药,真是太方便了!”
“在农业领域,数字化和机械化往往是相辅相成、齐步推进的。”洪桥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张勤兵说,“像周玉方、谢有才这样的养殖户,曾经都是靠经验养蟹,只能凭借养殖经验判断河蟹的生存状况。”当前,洪桥依托大闸蟹农合联的“四大工作站”平台,邀请了高校专家为广大河蟹养殖户解读数字化、机械化渔业发展思路,改变养殖户们的传统思维,让养殖户们接受科技与技术带来的新变化,从“凭经验养蟹”逐渐转型到“凭技术养蟹”。
张勤兵表示,在机械化设备转型升级方面,洪桥还将引进并试验水草疏割机、自动化投饵船等先进的机械设备,着力实现机械化投喂饲料渔药,力争让养殖户们体会到“机器换人”的便捷,全力推进河蟹养殖行业机械化进程。
与此同时,洪桥继续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数字渔业控制终端设备,并于两个月后推出数字渔业管理平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养殖户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操控增氧泵等设备的开关,政府也将通过后台向农户推送病虫害的预警信息。未来,洪桥还将建设集质量安全、智能养殖、病害服务预警、销售大数据管理、养殖尾水管理和智慧电力管理为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河蟹生产、管理与销售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出处:浙江在线-长兴新闻网 记者 吴迪元)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4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