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村:赋能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
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广东昭信村再次入选。这个位于珠海斗门区的偏远小村,历经30多年的发展,通过海鲈产业逐步走向富饶,曾经是广东唯一一个以水产业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的村子。
从亩产几百斤到上万斤,村民从平房住上了洋楼,现在行走在昭信村,还有一道与众不同的景致:四处可见“粤海”字样和深蓝色的企业元素。
事实上,这是广东粤海饲料集团(下称粤海)开展“百镇千村”共致富工程的案例之一。近年来,粤海不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单一产品,而是更切实地走入乡村,与当地共建“粤海村”,通过企业和乡村深入合作,帮助农民致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水产业整体升级,打造农业经济新业态。
在昭信村,粤海通过提高饲料包产(一包饲料产鱼斤数),让养殖户多赚钱;从多方面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当地养殖水平;随着合作更加深入,通过经销商协助农户有序生产、销售,及时通报行情信息。经过一步步培育积累,帮助海鲈产业水平持续提高,行业价值越来越大。
从2015年至今,“粤海村”总数已经已经超过30个,遍布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苏等多个省区,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帮助。而在建设“粤海村”过程中,粤海也不再仅仅是一个饲料企业,而是,而是服务的提供商、产业振兴的推动力:
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更大财富。在每个“粤海村”,粤海的技术员纷纷蹲点到一线鱼塘,向农户传授水产知识,培训养殖技术,例如在湛江市文下村、凤辇村、旧县村,粤海帮助虾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虾成活率大幅提升。在湛江市草潭村、流沙村,北海市石头埠村,粤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使村民养殖金鲳鱼品质越来越好。
改变落后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变革。通过数十年实践提炼,粤海积累了大量养殖实用技术,并不断用于水产业赋能升级。在福建漳州市南境村推广斑节对虾养殖新技术,帮助农户走出困境。在中山市禄围村、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村、湖南岳阳市鹤龙湖农场,粤海改造了原来落后的生产模式,结合当地养殖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单位效益。而且,随着越来越养殖户选择粤海,产业养殖效益平均水平不断提高。
打造水产新格局,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在毗邻昭信村的珠海市东围村,粤海推动海鲈业蓬勃发展,很多人从养殖业成长后,投入到流通、加工、技术服务等行业中,帮助海鲈走进全国更多城市,产业含金量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农业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业企业既是参与者、推动者,更是受益者。因此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道路上,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责无旁贷。
我们看到,随着一个个“粤海村”建立,粤海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赋能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挑起了大梁。农民、乡村、企业三者在这样的协同进步中,实现了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更重要的是,“粤海村”建设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规模化成型,进一步壮大了农村经济实力和产业价值。由此可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粤海村”无疑是企业携手乡村联农致富的良好范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粤海村”出现,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孙岁寒、黄旭君,编辑:杨玲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4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