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月涨10元/斤!这条鱼涨超50元/斤,养户却减少一半!广东、江苏、湖北近期走势或变盘
养殖端售价高,消费端吃不消
鳜鱼面临有价无市局面
5月以来,鳜鱼价格持续走高,短短1个月时间全国各地塘头收购价平均上涨近10元/斤,6月6日,全国各地正常鳜鱼塘头价在40-51元/斤区间。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正处于去年尾批鳜鱼即将售空,今年头批新鱼尚未养成的青黄不接阶段,成品鳜鱼少,造成阶段性供应紧张,鱼价上涨。
广东:统货最高报51元/斤,比前两天有所回落。
广西:标桂报48元/斤,价格稳定。
江苏:标桂报48-50元/斤,规格偏大的鱼价格高。
湖北:标桂报50元/斤,保持高位运行。
湖南:标桂报50元/斤,小鱼报40元/斤,规格越大价格越高。
过高的价格未必是好事,养殖端为高价而欢呼时,消费端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那么令人乐观。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从多方面渠道了解到,目前鳜鱼市场消费量并不高,甚至处于低迷期,特别是活鱼消费,走量很少。据安徽某水产批发市场的一位商家介绍,前两年尚有两三家坚持销售鳜鱼的商户,今年已经一家不剩,五一期间有朋友来访想买鳜鱼,找遍整个市场都买不到,只能靠朋友从外地带过来。
行业普遍认为,鳜鱼消费量不断减少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居民外出消费习惯和次数减少。
第二,生产端价格不断被拉高,餐饮端利润空间被压缩,销售意愿降低。
第三,过高的价格与品种定位不符,鳜鱼作为中高档鱼,如果按目前塘口51元/斤的定价,一条鳜鱼到达消费者餐桌至少要100多元。与加州鲈、石斑鱼等品种相比,鳜鱼的定位反倒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目前全国各产区的成品鱼基本消耗殆尽,仅广东尚有一定存量。但近期广州、佛山两地陆续发现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案例,鳜鱼流通受到一定影响。鳜鱼作为“北运鱼”,尽管本地限制堂食等措施对其影响不大,但因为广东鳜鱼的打包场主要集中在佛山,当地对从事流通相关生产人员和配送人员加强了安全防护和核酸检测要求,本地鱼车外运效率降低,外地鱼车则因疫情原因,大多取消了进粤拉鱼计划。考虑到消费降低和疫情发展尚未明朗两方面因素,广东各大鳜鱼流通商开始有意识降低订鱼数量,广东鳜鱼价格出现回落。
随着北运鳜鱼进一步减少,北方市场鳜鱼势必会继续涨价,而更高的价格则会继续让消费者对鳜鱼消费望而却步,鳜鱼有价无市局面更加明显。
盲目跟风失败告终
鳜鱼退养人数近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鳜鱼养殖户数量同比三年前减少一半左右。
前两年,由于部分饲料企业和鱼苗企业大力推广饲料鳜鱼养殖,过大的宣传了鳜鱼养殖利润,导致许多新手养殖户盲目跟风进入市场,鳜鱼产业规模增速迅猛。但是,这部分人缺乏对鳜鱼养殖的了解,养殖技术储备不足,往往以失败告终。
另外,随着近年新进养殖户增多,市场对苗种的需求剧增,鱼苗企业为了满足新增需求,对苗种质量把控不严,流入市场的不合格苗种数量增多,这也导致后期养殖很难成功。同时,许多外地养殖户拿苗一般都是通过中间商购买,中间商更在乎价格和利润,而不是苗的质量,许多商户从苗场往养殖户基地运输过程中甚至直接加冰运输,导致养殖户放苗入塘后应激严重,育苗成活率大幅降低。
苗种质量低下,技术缺乏,加上去年新冠疫情造成商品鱼压塘低价,倒逼养殖户退养转养。
从今年鳜鱼苗种销售情况也可以看出端倪。据了解,今年鳜鱼苗种质量整体提升不少,开花和标粗成数普遍较高,达到8-9成成数的苗场不在少数,但由于养殖户数量减少,苗种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整体供过于求。
饵料鱼价太高
养户抛苗增多
饵料鱼价格居高不下也是造成养殖规模缩减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上半年由于货源紧缺,广东鳜鱼饵料鱼很长一段时间处于5元/斤以上高位,一些原本计划等价观望的鳜鱼养殖户,由于饵料鱼量少价高,被迫提前出售。
与此同时,今年鳜鱼苗标粗成数普遍较高,去年拿10万尾公分苗大约能标出5万尾鳜鱼,自留2万-3万尾,出售2万-3万尾,饵料鱼勉强能够供应得上,而今年拿10万尾公分苗基本可标出8万尾鳜鱼,骤增2万-3万尾鳜鱼苗,加大了饵料鱼采购压力。
鳜鱼饵料鱼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除供应本省养殖户外,也会供应给省外养殖户。正因为大多数外地养殖户缺乏购买渠道,饵料鱼价格太高,加上今年对能否养殖成功缺乏信心,导致许多养殖户不敢贸然提高今年的鳜鱼养殖规模,反而急于抛售手头上多余的鳜鱼苗,尽量减少养殖数量。
进入6月以后,虽然随着新鱼上市,广东多地饵料鱼价格有所回落,但总体还是在3元/斤以上。据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饵料鱼价格大概率将继续回落;不过,随着7月刚性需求增长持续,价格会再次上涨,预计维持在4-4.5元/斤区间。(出处:农财宝典水产版)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3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