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束腰蟹,学名:Somanniathelphusa sinensis (H.Milne-Edwards,1853),为束腹蟹科束腰蟹属的一种动物。头胸甲稍隆,表面光滑具微细凹点,颈沟浅,可辨,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细而深,十分清晰。生活在山间溪流,秋季会挖洞为冬眠做准备,冬季蟹的洞口会被泥土封住,到隔年2-3月份苏醒,并且进行交配。
编号:12069
superf:GECARCINUCOIDEA
中文科名:束腹蟹科
拉丁科名:Parathelphusicae
中文属名:束腰蟹属
拉丁属名:Somanniathelphusa
拉丁种名:sinensis
定名人:(H. Milne-Edwards)
年代:1853
中文名:中华束腰蟹
ogenus:Parathelphusa
原始文献:Ann. Sci. nat. Zool. (3)20:213.
生境:淡水 穴居于淡水及咸淡水岸区的泥洞中
国内分布:广东(广州, 高要)
资料来源:中国动物志 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亚门 软甲纲 十足目:67-69
头胸甲前宽后窄,长度约8厘米,宽度约4厘米。表面光滑具微细凹点。额后隆脊显著。心胃区具“H形的细沟。额缘平直光滑。眼窝背缘光滑。前侧缘除外眼窝角之外具3齿。腹部退化,分7节,雌蟹呈圆形,雄蟹呈长形,57节变得特别窄。有五对步足,第一对为螯足,成钳状。
额后叶较宽而锋锐,眼后隆脊内侧平钝,外侧退化。额缘锋锐,中部略凹。额下三角区的长度约当宽度的3倍。前侧缘包括外眼窝角在内共分4齿,第一齿约等于或略大于第二齿,小于第三齿,末齿最小,略向外指。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5倍,外肢末端超越长节基部的1/2,具壮鞭。
两螯甚不对称,长节相对瘦小,背缘近末端具一齿,腕节背面具凹点及细皱襞,内末角具一锐刺,略向内弯,基部的小齿不明显;大螯掌部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2倍,明显短于可动指,两指内缘具大小不等的钝齿,两指间的空隙大小随个体、年龄或地区而有差异。步足瘦长,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7倍,短于指节。
雄性腹部第五六节处具一束腰,第六节表面基半部稍凹,末半部稍隆,长度大于基部宽度的1.6倍,尾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1倍,稍长于或约等于第六节,末缘钝圆。胸部腹甲沟深,第六七节的中纵缝有一间隔。雄性第一腹肢短小,基部呈泡状,末半部呈针棒形,末端稍向腹面弯指。第二腹肢针棒形,基部膨大。雌性腹部圆大,第六节的宽度大于长度的2.9倍,尾节的宽度大于长度的2.7倍,末缘中部近圆钝的角状,短于第六节。生殖孔呈长圆的豆形,位于第六胸甲的内上角,开口朝向内方。雄性的钳子大小比例悬殊,有点类招潮蟹。
穴居于淡水及咸淡水岸区的泥洞中,春季4-5月为其产卵繁殖季节。雌性抱卵量约240余粒,卵粒直径约为1.3mm。生活在淡水溪流中,春季繁殖,雌性抱卵数量在20-40之间,属于大卵繁殖,不需要降海繁殖,是最好繁殖的CA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