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崔和:国际虾价呈下跌趋势!我国扩大海产品进口形势不会改变!全球对虾贸易供给现状分析!
文 /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 李帅
10月18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指导,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海大集团主办的“第一届乡村振兴(华南对虾)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崔和会长作为特邀嘉宾,在会上发表《2020年全球对虾国家贸易及我国供给情况》的主题报告,海鲜指南整理发布,希望给国内业者提供新思路,新启发。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 崔和 
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和国内业者交流国内国际对虾产业的情况。分析中国对虾产业,绝对离不开全球化的视野,我国对虾产业已经和全球对虾产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国际贸易的格局来看,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三大水产品交易中心(中、美、欧)已经形成,而且格局比较稳定。
第一是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圈,我国占据主导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品总贸易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在这个交易圈内,日韩等经济发达体也占据不小的份额。第二是欧盟28国贸易圈,第三就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贸易圈。可以明确的是,未来无论是哪些地区的新兴水产业如何发展,都要围绕着这三大市场交易。
全球水产品总量和交易规模远超其他动物蛋白,而在养殖的水产品类中,对虾交易量遥遥领先其他品种。2019年全球对虾总产量超过500万吨,全球捕捞虾(非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约为350万吨,我国常见的从北极的冷水虾,到南极附近的阿根廷红虾,都是捕捞虾。
近年来全球养殖对虾业前六大主产国较为稳定,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十五年前中国占比较高,一度达到35%。随着国外对虾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总产量占比正逐年降低,现在仅为25%。发展最快的是印度和厄瓜多尔,厄瓜多尔2019年对虾总出口量超过60万吨,超乎虾业者的预期。
2019年中国对虾消费总量超过为210万吨,其中本土养殖大约128万吨,捕捞约为20万吨,从国外进口的约为81万吨,出口13万吨。中国市场对虾消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期。
但是2020年,全球对虾产销情况并不乐观,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销量都处于下降状态(餐饮环节影响最大),中国市场从前8月的情况来看,同比稍微下降。但中国市场要分开来看,实际上在6月份之前,白虾进口量不仅未降反而同比上升,6月份之后受新发地事件和多起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检出阳性事件影响,才大幅下降。
按照往年来说,到了9月之后,中国市场虾进口开始进入快速阶段,但今年很难给出预测,因为疫情影响整个贸易节奏。
从各国的反馈情况来看,白虾的生产还是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印度、厄瓜多尔、越南。就算是防疫效果最好的我国,对虾养殖业在投苗、饲料、运输、流通、加工整个产业链中,也受到波及。
对于对虾第二产业――加工业而言,主要是开工率的问题。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受损最严重,各国餐饮业大规模关停,对虾消费需求疲软;空运、海运运力下降,港口停摆,都影响全球贸易形势。总体来说,疫情对于对虾相关第三产业影响巨大,第二产业影响有限,第一产业影响最小。然而线上对虾的交易量,仍然排在所有海产品中第一位,这显示出疫情期间,线上交易和家庭消费比重上升。
另外有一个现象,对虾的竞品种类增多,例如风靡全国的小龙虾,以及地域性罗氏沼虾等,都成为南美白对虾的可选替代品。在2004年,内陆省份南美白对虾市场占比为52%,到了2019年,南美白对虾占比仅16%。而小龙虾,在2004年内陆省份占比仅8%,2019年占比高达71%,所以白虾的和其他虾类消费都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
2019年美国进口对虾共70万吨,第一供应国是印度,占比超过30%;中国进口对虾81万吨,第一供应国是厄瓜多尔,前四大对虾进口省份为天津、辽宁、山东、广东;欧盟28个国家总进口量约80万吨,第一大供应国是越南,对虾的世界贸易格局很奇妙。中国早已退出世界对虾主要出口国的行业,出口量一路下行。
进口对虾占我国对虾消费总量的30%以上,与欧美市场相比,我国进口对虾产品的特点是以粗加工产品为主,市场上接受带头整虾,欧美市场更青睐精深加工产品,这是因为欧美国家人工成本太高,远不如由国外加工再进口回国实惠。
总体趋势来看,国际虾价呈现下跌趋势,产业面临的挑战将是长期存在的,国际上也有预测,目前行情较低的大宗水产品白虾和金枪鱼,价格竞争表现在生产环节。因此国产对虾未来能否继续维系下去?在成本上是否和国外有竞争力?都是国内对虾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我国养虾业历经风雨,产业日趋成熟,接下来产业要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提质增效,如何去降低成本,去和国外新兴国家、产区竞争。国产对虾仍然机会无穷,亟需业内人士抓住新机遇、新风口。(出处:海鲜指南)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