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潘利庆利用手机远程启动塘中的增氧泵
供电人员定期上门为潘利庆鱼塘提供服务
    冷空气南下,鲫鱼俏销,南京水产市场已卖到每斤8元。这可把常州溧阳市溧城镇大林村渔业合作社社长潘利庆乐坏了。本月12日,经销商带着鱼网上门,把他囤养的7.4万斤鲫鱼“一网打尽”,近60万元钞票落袋。
    在这之前的9月份,潘利庆还在当地“养鱼圈”刷新了一项新纪录:一网9万斤鳊鱼卖了近100万元!
    老潘的鱼养得好,自然有人来打听门道。他说:“以前养鱼是凭经验摸石头过河,现在养鱼靠的是物联网。这就是我的法宝。”
    潘利庆承包了大小鱼塘3个,最大的200多亩。虽然养了20年鱼,但前两年最困难时,潘利庆连电费都交不起。他回忆,那时鱼长势不好,饲料款欠账,鱼价迟迟不见起色,每到月底,供电所收费员上门提醒缴电费时,他的心就揪起来了。
    根据潘利庆的经验,每亩鱼塘放养2000~4000尾鱼苗,鱼种每天投喂饲料6~7次、成鱼投喂3~4次。但是,鱼类摄食与水温、含氧量密切相关。淡水鱼在水温28~30℃时,生长最快,饲料需求最大;水含氧量在每升4~5毫克时,投喂饲料利用率最高。问题是,这些数据书上写得明白,养殖户无法掌握,饲料投喂多了,水质太肥,增加水质管理和无用饲料的开支;投喂少了,又影响鱼的生长。
    对潘利庆的这些苦楚,供电所收费员周志鹏并没有东耳朵进、西耳朵出,而是记在了心上。他开始不断上网查找资料。2015年的一天,周志鹏从网上看到南京邮电大学专门为养鱼户开发的渔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鱼塘水温、含氧量、pH值,通过手机终端还能直接操作投料机、增氧泵。经过周志鹏在网上与南京邮电大学联系,潘利庆安装了这套系统。
    物联网养鱼,涉及数据监测、投料机控制、增氧泵运行,哪个环节都需要供电保障。为此,当地城郊供电所专门为潘利庆和周边养鱼户安装了一台变压器,把鱼塘线路与村民用电线路分开,实现专线专供,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物联网投入使用后,潘利庆大胆尝试科学养鱼,不仅提高了养殖密度,还实行分层立体养殖。他养的鱼长得快、生病少,饲料消耗稳定在合理水平。
    就这样,通过物联网应用,老养殖户尝到了新技术带来的甜头。
    童华岗 潘伟 史刚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