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温带,水体一般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期。
自然水体冰下并非是死寂的世界,研究表明,冰下也有浮游生物存在。
一些喜低温、低光照的小型浮游植物在冰下水体存在,如小球藻、棕鞭藻等。
冬季在低温、低光照条件下,浮游植物数量和产量都较低,但是在养分充足时,适低温和低光照的种类也能大量繁殖。
总之,由于水温低、繁殖减慢,以及冰下水层无涡流,而藻类细胞易下沉等原因,冬季浮游植物种群增长速度较慢。
当冰层极厚和冰上覆雪时,浮游植物可能停止增长和数量下降。
冬季冰下种群数量较大的通常有隐藻、蓝隐藻、光甲藻、衣藻、小球藻、锥囊藻、棕鞭藻、黄群藻、裸藻、囊裸藻、小环藻和菱形藻等,主要是那些能运动的小型种类。
总之,冰下的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氧吸收营养盐,#水产研究社 是鱼类等水产养殖动物安全越冬的物质基础。
目前,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北方鱼类冰下越冬的一般技术措施有:
(1)选池和用水的处理。
越冬池需要清整和清塘,用生石灰清塘或消毒处理。#水产研究社 池塘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
池塘要求不渗漏,保水性能好。池塘面积0.67~2hm2为宜,淤泥厚度小于20cm。
越冬池水深要求达到1.5~2m。越冬池冰下水深不低于70cm。越冬池用水最好以新水为主,辅以含有丰富的浮游植物的老水,有利于光合作用增氧。
(2)杀灭大型浮游动物。
越冬池中易出现犀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由于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影响光合作用,也呼吸耗氧,应采取措施杀灭,旨在保持浮游植物有较高的生物量,有利于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封冻前10~15天,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含量大于90%)1mg/L,可杀灭大型浮游动物。
(3)扫雪除尘保持明冰。
冰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光照,#水产研究社 因此保持有较高的透光率的明冰状态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是防止雪封泡和勤扫雪及灰尘。
(4)补水避免池底渗漏。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d注一次水。
具体多长时间注一次水,以及每次注水的量,要根据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来确定。
(5)向冰下补充营养盐。必要时可向冰下水体追施化肥。每公顷水面施尿素22.5~30kg,过磷酸钙22.5~30kg。
采取挂袋的方法施肥,打冰眼,将化肥装袋挂在冰下水体中,每亩水面挂4~6个袋。
(6)鱼类越冬科学管理。
鱼类越冬前要进行鱼体消毒,可使用食盐溶液、食盐小苏打合剂等。鱼类越冬密度为1~1.5kg/m3。
越冬池禁止人车通行、滑冰和冰下捕鱼,避免鱼类受惊四处乱窜,消耗体力,增加耗氧量。另外,距越冬池500m以内不准放炮和爆破,否则易引起死鱼。
以上鱼类生物增氧越冬,一旦发现问题可采用如下应急增氧措施:
如果发现溶氧突然下降到3mg/L以下时,#水产研究社 鱼类出现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
(1)注水增氧。在水源方便的情况下,可采取这种方法。可用水泵抽取河流、井中的水注入越冬池。
注水时要有20~30m的扬程,以便水曝气增氧。为增强曝气效果,可在注水口上方设击水板。
(2)原池循环水增氧。在冰面上打冰眼,用水泵从冰眼抽原池水扬入另一个冰眼。水泵在扬水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
水的扬程一般应在30m以上,落差应在2m以上。#水产研究社 一般经3~4天,越冬池水溶氧即可达4mg/L以上。
当池水溶氧达到6mg/L以上时,即应停止循环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易引起水温下降,冻死鱼类,因此每次循环水的时间不要过长。
(3)化学药物增氧。向越冬池水泼洒化学增氧药物。
最常用的化学增氧药物为过氧化钙,在冰面上打多个冰眼,将药物用水泵冲入池水中,过氧化钙的施用量为10~20g/m3。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