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瑞鳕学名虫纹鳕鲈,又名澳洲龙纹斑、河鳕、东洋鳕和澳洲淡水鳕鲈等,隶属鲈形目、支鲈科,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该鱼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瑞河,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富含EPA和DHA,素有澳大利亚“国宝鱼”之称。中国大陆自2001年引进该鱼以来,目前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地均有养殖,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优质鱼类。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几年渔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长兴县自2016年开始引进该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基地7家,运行养殖水槽53条,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鲫鱼、大口黑鲈和黄颡鱼等。2018年,长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墨瑞鳕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 材料与方法
1.水质条件
养殖试验在长兴锦上家庭农场进行,该场水源充足、水质条件符合《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面积30亩,分为流水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流水养殖区面积600米2,建有长×宽×高为22米×5米×2.5米砖混结构的养殖水槽5条,水质净化区面积约29亩,配套废物集中池和生物净化池。
3.设备配套
水槽配3.0千瓦的底增氧机(罗茨鼓风机)1台,5.5千瓦的推水机(罗茨鼓风机)2台,0.45千瓦的自动投饵机3台。集排污系统由1台3千瓦的吸污泵和1台1.5千瓦的牵引电机组成。水质净化区配2.2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和喷水式增氧机各1台。另配备30千瓦柴油发电机1组。
4.池塘准备
鱼种投放前一周,对池塘水体进行全面消毒,采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用量为30千克/亩。
5.鱼种放养
2018年4月17日,在1条水槽内投放墨瑞鳕隔冬鱼种5000尾,鱼种从浙江温州引进,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平均规格45克/尾。鱼种入槽前,用10克/米3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病害发生。水质净化区搭配放养规格200克/尾的鲢鱼2000尾、鳙鱼1000尾。
6.饲料投喂
水质净化区不投饲,水槽内全程投喂石斑鱼沉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8%以上,视鱼种规格调整饲料大小。每日投喂两次(9:00、15:00),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4%,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视水温、天气、鱼摄食和活动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7.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实时监测流水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的水温、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5项指标。在夏季,提高水位以减少墨瑞鳕高温应激;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体pH至弱碱性;适时用EM菌或枯草芽孢杆菌调水改水,水中保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氨氮0.2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下。
(2)推水和增氧:鱼种入池后及时开启底增氧和气推装置,前3天水槽内的水流速度控制在2~3米/分,待鱼种适应后,加大气推力度,将水流速度控制在10~15米/分。
(3)吸污:定期通过集排污系统将养殖废物抽入集中池中进行处理。养殖前期,每隔两天吸污1次,养殖中后期,每天吸污1次,以投喂后1~1.5小时开始吸污为宜,每次吸污时长以观察吸出污水颜色与池塘水色相近时即可。
(4)巡塘:每日至少巡塘3次,及时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机器运转、鱼摄食和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可定期拌料投喂五倍子、青蒿末和苦参碱等中草药制剂,预防病虫害发生。在本次养殖中发生了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采用4克/米3硫酸铜浸泡2小时,车轮虫病采用40毫升/米3甲醛浸泡4小时,病害均得到有效控制。
二、养殖结果
由于墨瑞鳕为暖水性鱼类,不耐长期低温,故在11月20日起捕转入室内温室越冬。经7个月养殖,共投喂饲料2000千克,获大规格鱼种1500千克,饲料系数1.57。养殖成本中塘租、人工和电力等费用在扣除花白鲢收益后按水槽数量分摊。具体放养、收获和效益分析见表1、表2。
三、小结
1.实践证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墨瑞鳕的阶段性养殖是可行的,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该鱼易感染纤毛虫病,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对于该鱼的疾病防控积累了基础数据。同时,实践发现推水速度对该鱼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在反复优化后,确定了适宜的推水速度。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实现了养殖尾水的零排放,体现了该模式的技术优势,这为墨瑞鳕的人工养殖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2.根据研究和报道,墨瑞鳕的最佳生长水温为18~22℃,高温和低温的极限耐受水温分别是35℃和5℃。在此次养殖的整个夏天(养殖槽下层最高水温33℃),墨瑞鳕未出现高温应激反应,这表明,在没有极端高温天气情况下墨瑞鳕能在水槽内正常度夏。该鱼在本地区能否在水槽内进行正常越冬有待进一步研究。(转自:科学养鱼)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9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