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唐诗三百首,诗歌宋词元曲骚句对联大全

专家称奥密克戎突变已基本饱和 奥密克戎仍是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

2022-12-28 分类:未分类

导读: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在一场峰会上表示,奥密克戎突变已经基本饱和,变异出毒性更强毒株的可能性不高。

专家称奥密克戎突变已基本饱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近日表示,以目前主要感染的奥密克戎这个变种来说,新冠病毒所谓的突变已经基本上是饱和了,很少会有更坏的突变变种。接下来最可能的突变可能就是传染性更强,但是它的毒力也会相对下降。

张作风还表示,网络盛传毒株“地狱犬”“杀疯了”,其实这个新的毒株在包括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地区早已经开始流行,从现有病例看,基本还是奥密克戎分型。

对于奥密克戎有没有可能是流行毒株的终极版本的问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有一定道理。但对于病毒变异已经趋近饱和的观点,他表示这只是一种推测,现在没有证据,要证明的话需要等到大流行结束以后,过了5年、10年再回顾。

警惕奥密克戎的多个亚型

“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具有多个亚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记者表示,因而人体对奥密克戎不同亚型难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

多国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此前有媒体报道,多国出现奥密克戎的新亚型。除了当前在我国传播广泛的BA.5.2和BF.7以外,其他国家的主流亚型还包括BQ.1、BQ.1.1、XBB等。

因预测新冠病毒变异趋势而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的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曹云龙此前曾在学术报告中援引以色列的统计数据表示,BQ.1.1和XBB流行使得当地再次感染率从20%上升到35%。

尽管不少人认为,感染过新冠病毒之后人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但张伯礼院士提醒,病毒的变异将使因感染不同亚型而产生的中和抗体特异性降低,抗体拦截变异新亚型的能力将有所下降。

“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数人有可能再次被变异亚型感染。”张伯礼提醒,因此对于新冠康复者来说,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旧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才能有效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奥密克戎仍是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BA.5.2和BF.7仍是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毒株,最近网传的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共循环或者说有重组是不实谣言。

专家称奥密克戎突变已基本饱和 奥密克戎仍是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关于最近网上有一些传言,说北方有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共循环或者说有重组,这是不实的谣言,因为在国内监测没有发现德尔塔病毒再循环。奥密克戎现在从12月1日到12月26日,全国已经完成1142例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这个基因组测序提示BA5.2和BF.7是占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它们俩加起来已经达到80%多,所以现在一共检出是9个亚型在全国流行,这些亚型没有发现有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同时,我们在这个月也发现了有输入病例,从12月1日到今天,一共发现31个奥密克戎亚分支输入国内,包括BA5.2和BF.7,并且输入病例中这两个是占优势的,在这31个型变里。

调整为“乙类乙管” 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在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近三年来,通过对新冠肺炎“乙类甲管”严格管理,我们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的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调整为“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专家称奥密克戎突变已基本饱和 奥密克戎仍是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从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是重症率和死亡率低。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减弱,所导致的症状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从人群免疫水平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全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覆盖人群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从防控工作基础看,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逐渐统筹实现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小康网综合长沙晚报、央视网、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