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唐诗三百首,诗歌宋词元曲骚句对联大全

直面新冠冲击波:多地医院迎战重症高峰

2022-12-26 分类:未分类

对各地而言,感染高峰来临的时刻不同,面临的冲击亦不尽相同,但几乎都沿着一条相似的轨道爬坡前行:最初的矛盾来自发热门诊和退烧药,再逐步往重症救治传递,医务人员的大规模感染贯穿其中,使得“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压力陡增。

12月20日凌晨0时49分,67岁的长期脑梗患者刘山(化名)进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妹妹给他挂上了号,前头还有40多个病人,等待时长在5个小时左右。

12月19日晚到20日凌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探访,发现急诊床位均是满满当当。在其中一家医院,输液室、过道里、电梯间,凡是能塞下折叠床和躺椅的空间都被填满,心电监护仪与蓝色的氧气钢瓶,守护着病床上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在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坦言,目前正处于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一旦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民生。同时,对医疗机构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挤兑,影响医疗机构对日常急症危重病人的救治。

对各地而言,感染高峰来临的时刻不同,面临的冲击亦不尽相同,但几乎都沿着一条相似的轨道爬坡前行:最初的矛盾来自发热门诊和退烧药,再逐步往重症救治传递,医务人员的大规模感染贯穿其中,使得“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压力陡增。

不过,在病例快速增长的时间段里,依然有提前量的文章可做。从受访人士的观点来看,充分调动起基层力量,做实分级分流;压平院感曲线,保证医务人员的战斗力;重视各类药品、血源、氧源供应;加码重症救治硬软件资源扩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在“新十条”的配套文件中,对这些工作集中作出部署。

焦灼时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呼吁,医务人员目前既短缺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轻伤不下火线”是为常态,希望全社会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与医疗系统合力共度疫情浪潮。

发热门诊压力仍存

12月11日14时,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发热门诊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有200余号患者正在排队,咳嗽声此起彼伏。12月12日召开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广东省深圳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医师雷鸿(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其所在医院发热门诊日均接诊200位以上患者,而且还在递增,是过往接诊数量的5倍以上。

在“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要求下,各地瞄准发热门诊这一痛点正在出手。截至12月19日,北京市发热门诊总数迅速由94家增加至1263家;截至12月20日,福建省设置发热门诊(诊室)1482家,较12月7日增加864家;江苏苏州、广东广州正把核酸采样屋改造成发热诊疗站,为市民一站式就医配药提供便利服务。

12月19日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探访,注意到发热门诊外均搭建起了防寒保暖的帐篷,未见室外排长龙的现象。

记者同时发现,北京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发热极简取药门诊,居民可凭借医保卡为同住家人开具不超过三人份的药品,所供药品以双黄连颗粒等中成药为主。

连日来,北京市西城、朝阳、东城、丰台、石景山等8个区还在体育馆、剧场等地开设发热患者服务点,重点为6岁以上、60岁以下无基础病的单纯发热患者提供开药服务,进行医保结算。目前,已转化扩容发热诊室49个,单日提升发热患者接诊能力4200人次。

除却数量扩容,各地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亦在进一步优化。雷鸿介绍,因为发热和阳性患者明显增多,核酸检测的压力不小。原本2-4小时可以出的核酸结果,现在需要6-9小时才能出,这也是发热门诊患者严重堆积的原因之一。目前正在用抗原取代核酸,抗原阳性的轻症患者取药后即可居家治疗。

雷鸿同时表示,市中心的医院一般地盘紧张,无法继续扩建发热门诊。远离市中心的医院一般有空间可以扩建发热门诊,亦有医院用双层铁皮房改造,期望把发热门诊做成“阳性分院”,配备独立的物资。

吉林省长春市一家三甲医院呼吸科医师李文彬(化名)告诉记者,互联网医院的开通也为分流患者起到了一定支持作用。“虽然提供不了太详细的诊疗服务,但也满足了不少轻症无症状患者的用药需求。”

在各地“非必要不前往医疗机构”的呼吁下,发热门诊就诊量一定程度上减轻。12月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辉通报称,当前疫情形势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全市发热门诊日接诊量已由最高峰的4.2万人次下降至目前的1.8万人次;二是互联网医院新冠诊疗量已由每日的4800余人次降到2900余人次;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小时电话咨询量已由每日的8000余人次下降到6000余人次。

北京方面亦透露,12月21日,北京市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6.5万人次,较近日接诊高峰7.3万人次减少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但仍处于高位。

王广发分析称,目前仍然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或是因为买不到退烧药,或是需要开具阳性诊断证明,亦有可能判断不了自己或家属病情的轻重。

事实上,多个城市正在直面药品供应问题。

“医院的退热药、感冒药供药严重不足,有时晚上来就诊的患者可能会面临某家医院没药,只能去其他医院开药的情况。退热药短缺,也严重影响住院部有发热的重症患者,我们不得已将儿童规格的退热药上调剂量用于成人,实在没药只能选择物理降温的手段。”雷鸿说。

在成都,林清(化名)刚出生的孩子低烧9天,终于在12月20日挂上了特需专家号。孩子被诊断为支气管炎,血液和肺部暂无感染,他被告知医院已经没有小儿泰诺林,给开了一盒小儿美林备用。“医生晚上还特意打电话来叮嘱,说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不要用药,真的是医者仁心。”

面对缺药困局,多地已加足马力组织应对。如河南省周口市已购进布洛芬片(0.1g)33万片用于免费发放,市民可凭身份证每人领取药品一分量(10片);成都市医药商会对接成都市药品生产企业,准备了近100万片退烧药,将于近日通过药店向市民免费发放;安徽省安庆市按照“定点、拆零、限量、实名”的原则,将于12月22日起免费向市民发放布洛芬片20万片,每人每周限领6粒。

王广发表示,目前大部分药品的保供情况已得到缓解,但医保报销目录、报销政策要根据当前的救治形势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正。

迎战重症高峰

“跟随着感染高峰之后,重症的高峰马上就要到来。”正如王广发12月19日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提到的,发热门诊的压力逐步给到了重症救治。

在北京,率先承压的是院前急救。12月9日,北京市120急救电话达到了历史最高呼入量的3.1万次。与12月9日高峰相比,12月18日呼入量下降了33.47%,但仍持续处于高位,日呼叫量约为常态时呼叫量的5倍。

“费了好大劲终于打通了120,对方说得5个小时之后才能派车。我们到处打听哪还能收病人,再拜托街坊邻居开车帮忙把他送来。”刘山的妹妹告诉记者。

比缺床位更令人担忧的是,当晚三家医院都宣布了氧源告急。

“医院都是中心供氧,有的用液态氧,有的用制氧机,断供的原因尚无法判断,但对于诊疗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院长向记者表示。

王广发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指出:“发热门诊药品要储备充足,这样做,能够分流病人,让轻症的回家。急诊能收得进去,病人不能都积压在急诊科,那样病死率必然会高,要腾出空间设置缓冲病区,把急诊积压病人分类甄别,保证重症病人有地方救治。把发热门诊、急诊和ICU盘活,对医院整体救治非常重要。”

12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曾强调,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是我国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

焦雅辉表示,为更好满足和适应下一阶段医疗服务的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建设。

一是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的建设。二是指导各地加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的准备。三是要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四是二级医院重症资源的准备。五是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

在人员储备方面,焦雅辉亦提出要求,除综合ICU的医护力量外,医疗机构要对专科ICU的医务人员,重点是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综合ICU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训,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补充到重症医学专业队伍当中,具体指标是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到30%储备后备力量。

焦雅辉同时明确了任务时间线,即各地务必在12月底之前完成上述扩容和改造工作。

(作者:尤方明 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