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草蜥的形态特征
台湾草蜥
成年的台湾草蜥理想的体长应在21公分左右,健康的台湾草蜥给人感觉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四肢有力且行动敏捷。背部的颜色与花草树木的叶子非常相似,因此在野外很难被人们识别。
台湾草蜥的背部以茶色为主,体侧呈绿色。计有3对咽头鳞,2对股孔。躯干长最大达6公分,尾长可达躯干长的两至三倍。下颔具三对颏片。体背以棕色为主,体背与腹面鳞片有明显棱起。腹面白色后腿鼠蹊孔一般来说有2对。(注:最近的研究显示(林思民2002)过去一直被认为广泛分布的台湾草蜥,应该只分布在台湾西半部,而根据粒线体DNA序列的研究则显示北部与东部这些疑似台湾草蜥应该是新种,这意味着台湾将多增加两种特有种蜥蜴。
台湾草蜥的饲养知识
台湾草蜥
台湾草蜥不仅喜欢栖息在茂密的丛林,它们也会偶尔出来晒太阳,在山区或路边你都有可能巧遇他们,或平贴在水泥地板、柏油路面、大石块上吸热,或在草生地、灌丛上活动。夜间常停栖在禾本科植物的叶面上休息。尾巴能自割。
台湾草蜥主要食小型昆虫,例如蟋蟀、杜比亚等。面包虫不太好消化,如果喂的话就喂刚蜕皮的白色虫子。每天都要晒太阳至少一个小时,而且要没有任何隔挡,即使隔着玻璃也不行。
当家庭饲养的台湾草蜥不爱吃食时,这个很正常,野生个体拒食的情况非常普遍。只有耐心等待加静养,如果长时间(超过一个月)不吃东西,就需要往嘴里填食了。
台湾草蜥的品种简介
台湾草蜥
台湾草蜥又称台湾蛇舅母,此蜥蜴是台湾本土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当地台湾。喜欢栖息在灌木丛林里,身体的颜色与大自然的颜色十分接近,因此很难被人们发现。
中文学名:台湾草蜥
中文别名:台湾蛇舅母
二名法:Takydromusformosan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亚目:蜥蜴亚目
科:蜥蜴科
属:草蜥属
种:台湾草蜥
分布:台湾本岛
台湾草蜥怎么样台湾草蜥是台湾的特有物种
台湾草蜥怎么样,在各式各样的蜥蜴品种中,台湾草蜥是一种许多人都爱饲养的宠物类型,不得不说的是,人们在将台湾草蜥作为饲养宠物前,其对于台湾草蜥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就需要提前进行了解。那么,台湾草蜥怎么样?生活环境该如何安排?
台湾草蜥怎么样?
台湾草蜥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湾蛇舅母,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常见于次生林林缘草地或草原地区以及活动于草丛或灌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2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中部、台南。
全长20-22公分,背部以茶色为主,体侧呈绿色。计有3对咽头鳞,2对股孔。台湾草蜥的腹鳞是方形,身体极为细长,尾长几乎是体长的两倍。在当地有“蛇舅母”的俗称。台湾草蜥腹鳞有八列,背面为深褐色,腹面为浅褐色,体侧由吻端至尾基有浅灰色的色带。台湾草蜥在腿基鼠蹊部有鼠蹊孔,这是一种皮胃腺,为其排盐器官。鼠蹊孔的对数可以作为辨认的标准。台湾草蜥有二对鼠蹊孔,也是它的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栖息于台湾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区。
台湾草蜥形态特征:
成年的台湾草蜥理想的体长应在21公分左右,健康的台湾草蜥给人感觉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四肢有力且行动敏捷。背部的颜色与花草树木的叶子非常相似,因此在野外很难被人们识别。
台湾草蜥的背部以茶色为主,体侧呈绿色。计有3对咽头鳞,2对股孔。躯干长最大达6公分,尾长可达躯干长的两至三倍。下颔具三对颏片。体背以棕色为主,体背与腹面鳞片有明显棱起。腹面白色后腿鼠蹊孔一般来说有2对。(注:最近的研究显示(林思民2002)过去一直被认为广泛分布的台湾草蜥,应该只分布在台湾西半部,而根据粒线体DNA序列的研究则显示北部与东部这些疑似台湾草蜥应该是新种,这意味着台湾将多增加两种特有种蜥蜴。
台湾草蜥生活环境:
饲养台湾草蜥事先需要考虑的是帮他们安置舒适的生活环境胜过营养化的喂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温度的控制,因为台湾蜥蜴是变温动物,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你想让你的小宠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就为他布置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吧。
饲养蜥蜴时,需要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饲养箱,并且紫外线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几乎所有的蜥蜴类都需要照射阳光,在体内利用维生素d吸收钙质,而患俗称软骨病的佝偻症死亡。因此购买UVB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室内饲养时,不易做日光浴,可利用紫外线灯或太阳灯作为照明,以补充紫外线。饲养环境应该高大一些,放上树枝供其攀爬。饲养箱里面要有水盆提供清洁的饮水。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7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