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侧颈龟常见病,我很多朋友反馈说自己养殖的黄头侧颈龟已经是很小心的护理了,但有的时候还是出现了疾病,这个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其实黄头侧颈龟是有常发的疾病的,这些疾病的影响因素也是我们平时不注意导致的。
1、胃肠炎
[病因]龟类进食后,由于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或投放饵料不新鲜,不干净,或水质变坏,均可引起龟患此病。[症状]患病轻微的龟粪便中有少量黏液或粪便稀软,呈黄色、绿色或深绿色,龟吃食少。患病重的龟粪便呈水样或黏液状,呈酱色、血红色。龟停止进食![防治]治疗肠胃炎应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的黄连素、氯霉素或其他人类治疗肠胃炎的药物。如果不进食则需要进行肌肉注射,不过个人很少有这个能力的,也可以用上述药品的溶液浸泡,不过疗效并不明显,换句话说如果龟得了肠胃炎要及时治疗,等到它不进食的时候就很难治愈而导致龟的死亡!
2、绿脓假单细胞菌败血症
[病因]绿脓假单细胞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中。主要经消化道、伤口感染。饵料、水源中也有该细菌的存在![症状]病龟没有食欲,进食少,呕吐,排黄色或褐色脓状粪便![防治]预防胜于治疗,因此注意龟的环境卫生及饲料饮水的清洁是不会导致细菌感染的,一旦患病可将链霉素拌入饲料内,或者用链霉素溶液浸泡!
3、疥疮病
[病因]大多在水栖龟和半水栖龟龟体发病。病源为嗜水气单细胞菌点亚种。常存在于水中,龟的皮肤、肠道等处。水环境良好时,龟为带菌者,一旦环境污染或者体表受伤,病菌大量繁殖引起龟患病![症状]颈、四肢有数个黄豆大小的白色疥疮,用手挤压四周有黄色、白色的豆渣状内容物。病龟初期尚能吃食,食量逐渐减少,严重者停食,反应迟钝。一般2-3周可导致病龟死亡。[防治]首先将病龟隔离饲养,将疥疮里的内容物全部挤出,用碘酒搽抹患处,并敷上土霉素粉,再将涂有土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的棉球塞入患处。然后将病龟放入浅水中,对停食的龟应灌食,并在饲料中混入抗生素药物!
4、腐皮病
[病因]由单孢杆菌感染引起。因其他原因导致皮肤受伤,此病菌趁虚而入,引起受伤部位皮肤组织坏死。[症状]肉眼可见病龟的患部溃烂,表皮发白。[防治]首先清除患处的腐烂表皮和死皮,然后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患处再在饲料里加入抗生素药品口服配合治疗。
5、白眼病
[病因]由于放养密度增加,水质碱性过大而引起的。这种病多发在幼龟身上。[症状]病龟的眼部充血发炎,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黏膜因眼部的炎症而糜烂,眼球外部被白色分泌物掩盖,眼睛无法睁开。病龟经常用前肢擦眼部,行动迟缓,严重的停食,最后因体弱并发其他病症而最后导致死亡。这种病经常在春秋两季发病。[防治]对病症较轻(能睁开眼睛)的龟可用呋喃西林或呋喃脞酮溶液每天浸泡一次,每次浸泡40分钟,一般来说一周可以治愈。对病症严重,无法睁开眼睛的龟,首先将眼内的白色物和白色死皮清除干净,如果出血也要继续下去然后在将龟泡入呋喃西林或呋喃脞酮溶液里,每天浸泡时间延长到1小时!
饲养黄头侧颈龟的水质要求
黄头侧颈龟(详情介绍)
饲养黄头侧颈龟的难度并不大,由于黄头侧颈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至中部的热带地区的水系中,所以环境温度一定要注意保持在30℃以上。那么饲养黄头侧颈龟的水质有哪些要求呢?
饲养黄头侧颈龟的水质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保持好的水质,比如定时换水,夏天3,4天换5分1或者4分1,冬天6,7天一换,龟基本上不会生病的。对于过滤棉的清洗最好是清洗第一层,下面的几层1个月清洗一次就行。如果一起清洗会导致很多消化细菌死亡。此外,黄头侧颈龟不是全水龟,必须设置晒台,可以上网购买成或者DIY。晒灯也要设置一下,每天保持最少2小时以上晒背时间。
黄头侧颈龟简介
黄头侧颈龟,即黄斑侧颈龟Podocnemisunifilis:英文名称Yellow-spottedRiverTurtle,Yellow-spottedAmazonriverturtle,Yellow-headedsideneckturtle,另有Terecay,Tracaja等名。中文名称黄斑侧颈龟,黄纹侧颈龟,黄头侧颈龟,但最后一个显然不够贴切。本种的拉丁学名存在争议,上述学名是最常被引用的,但仍有Emysdumeriliana,Emyscayennensis等同物异名。近年来,根据命名的优先律原则,不少学者都建议使用较早的Podocnemiscayennensis不过Podocnemisunifilis更广为人知,若要替代,还要经国际学术会议统一确定。分布上本种也相当广,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北部,圭亚那,巴西,波利维亚北部,奥里诺科河,亚马逊水系。本种是Podocnemis属中最为人熟知的种,也是较普遍的宠物。幼体头部的黄色斑点十分鲜艳,四五年后渐趋暗淡,但仍可见。具有单枚或双枚下颌须,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产自不同的产地,但尚未有正式而确凿的野外调查资料支持,这种说法来自宠物进口商对货源的描述。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单须性状不稳定,因而种群中本就存在单须和双须两种须型。市售个体中以单须多见,双须比例偏少。由于进口的同一批龟中两者都有,而龟的贩运过程又难以追溯,很难说是否来自同一原产地;再者,若幼体完全来自人工繁殖,种龟来源很可能不同,也许采自不同的栖息地。如不同产地对应不同触须特征,则完全可能是不同亚种。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7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