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乌龟饲养 » 遥望太阳的魔龙,其野保状况令人堪忧

遥望太阳的魔龙,其野保状况令人堪忧

作者:尘风发布:2021-12-10 12:28:48阅读:1,049次

巨型环尾蜥(Smaug giganteus)是很多蜥蜴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神物。它们拥有希腊神话中恶龙般的外貌€€€€身披鳞片、布满棘刺,要是能加上一双翅膀再喷几颗火球,那简直就是成了龙一般的存在。外加巨型环尾蜥喜欢喜欢立起上身迎日而仰望,这个姿势使得它们的魄力倍增,迷倒了一片又一片的爬友。

 

巨型环尾蜥本属于绳蜥科绳蜥属(Cordylus)。直到2011年,根据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巨型环尾蜥被重新分进了史矛革氏蜥属。巨型环尾蜥是绳蜥科体型最大的成员,平均肛吻在15-18cm之间,最大肛吻可达20.5cm。除了体型巨大之外,巨型环尾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它们的枕骨后方左右各有较长两根棘刺,它们尾部较大,上面棘刺突出且坚硬,这使得它们很容易与绳蜥科的其它成员区分开来。

 

在英文中,巨型环尾蜥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Sungazer,只要一提到Sungazer,老外们就会想到这种分布在非洲南部的神酷蜥蜴。中文里有时会根据这个英文名把巨环称为“望日蜥”。之所以称为“Sungazer”,是因为它们特殊的体温调节方式,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蜥蜴通过晒太阳的方式来升高体温,巨环也不例外,它们十分喜欢在洞口附近立起前肢挺直身子,仰着脑袋面朝空中,仿佛在凝视着天空中的太阳。

 

巨型环尾蜥分布在南非姆蓬马郎加省和自由州省的高山草原上,不像绳蜥科的其它成员喜欢生活在岩块和岩缝中那样,巨型环尾蜥喜欢通过自己的力量挖掘洞穴,巨环的东旭一般有40cm深,最深的洞穴可达1.8m。

 

巨型环尾蜥是一种群居的蜥蜴,各个成员在群体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们是社会结构相当复杂,目前人类对它们群居生活的了解还相当有限。巨型环尾蜥所生活的环境也十分有讲究,它们只生活在长满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土壤淤泥含量较高且地势平坦或稍有斜坡的高地草原上。环境对巨型环尾蜥的生存和繁殖都相当重要,若是没有适宜的环境以及恰到好处的冷暖周期,巨型环尾蜥是不会进入发情阶段的。

 

白天,巨型环尾蜥会从洞穴中出来,享受日间的温暖阳光。在身体稍微暖和了之后,它们会在洞穴口附近觅食,主要采食直翅目、鞘翅目等各种昆虫,偶尔会捕食脊椎动物。到了晚上,它们又会回到洞穴之中。洞穴为它们提供保护,当洞穴附近飞过猛禽或有其它掠食者经过时,它们会立马躲入洞穴之中。等到威胁远离了之后,它们又会探出头来,继续它们一天的生活。巨型环尾蜥为卵胎生蜥蜴,但它们的繁殖效率较低,每2-3年繁殖一胎,一胎仅1-2只幼崽。巨型环尾蜥是寿命较长的蜥蜴,人们曾捕获过年龄超过20岁的巨环。

 

就如上述所说,巨型环尾蜥的外形吸引了大量的爬宠爱好者。每年都要大量的巨环被出口到国外,在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80多只个体被运到世界各地。然而这还不算走私的个体。走私的个体数量要远远大于这个值。主要去向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巨型环尾蜥的价格高昂,因此吸引了很多当地不乏分子大量捕捉它们。

 

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1978年的统计,三分之一的巨型环尾蜥的种群已经消失。最新的统计估计巨环总数量仅677000只成体,这个值比以前估计的数量下降了48%。

 

上文提到,没有正确的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冷热周期,巨型环尾蜥是没法发情的。世界各地仅有的少数人工繁殖案例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怀孕母体被捕捉,在人类的环境中生下幼崽,而非真是的“CB”。目前巨型环尾蜥面临着栖息地遭农业破坏以及人类大规模捕捉的危险。除此之外,它们的种群间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没法正常基因交流。考虑到它们较低的繁殖效率,因此人们估计它们的数量在未来10年内还会继续下降。

 

对于这种生存和繁殖条件相对苛刻的物种来说,在原产地才最有可能进行人工繁殖。巨型环尾蜥以它们独特的魅力稀有吸引着无数的爬友,也希望南非当地能尽快对仅剩的种群施加保护。并且进一步钻研和完善巨环的养殖技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一睹魔龙尊容!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6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