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龟类养殖领域中,养龟人常会运用到杂交育种的手段以获得优良的新品种。
常识告诉我们,杂交育种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不同品种间的个体交配,遗传基础不同的基因自由组合,使得杂交亲本的优良性状形成互补,新品种的生长速度、生活力及抗逆性等等指标往往较为优异。而动物杂交品种的优异性最为直观的评价标准,在通俗看来,莫过于“相貌”了。
恰巧小编所认识的龟类养殖专业户中,就有那么一群专事杂交、变异龟种繁育的玩家。为了追求新品种的独特和抗逆性的稳定,各种难题,各种试验,各种考量,他们殚精竭虑得都快要魔怔了。他们最感到困惑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一些不同种的亲龟拉郎配后并不能产出后代。而有些不同种的亲龟即使圆房有后,新生龟儿也不一定具备预想中的稳定性状。
果真是强扭的瓜不甜?下面看看生物学原理能否为我们解开谜团€€€€
经过自达尔文以来(还有更早的)生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等科学家们的不懈探索,他们大量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相信,地球生物来自一个共同的源头,各物种之间存在着生物学意义上的同宗同源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了。
再考察各物种的独立进化,传统的物种分类学告诉我们,一个新物种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地理隔离€€€€进化方向不同€€€€生产差异€€€€生殖隔离€€€€新物种
在非人为干预的自然界中,地理隔离往往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而生殖隔离则是新物种形成的先决条件。地理隔离使同一种生物因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群落,各群落间无法进行自由迁移。生活在不同栖息地的群体,阻断了相互间的迁移杂居、交配、基因交流,从而形成了生殖隔离。一如银汉迢迢,却无鹊桥能渡。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即使两个不同物种例如马和驴能繁殖出骡子,狮和虎能繁殖出狮虎兽,但是它们并不具有二代繁殖的能力。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虚情假意,掩盖不了它们的基因“自私排外”的事实。
由此我们知道,生殖隔离最终可分为物理空间(外在的)和生物基因(内在的)两种。外在生殖隔离又可分为行为隔离、机械隔离、季节隔离。内在生殖隔离的本质则是不同群体的染色体、基因不能相互作用。
生殖隔离的最终导致还可能有其它因素,但自然选择的机制常常隐秘得令最伟大的科学家都绝望至极(牛顿最后彻底皈依上帝,便是例证)。然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后辈只会越来越幸福,今天的我们就几乎全是“知道分子”。我们知道各种“学”,其中就包括基因学和生物考古学。
也许我们可以直接导出这样的结论:之所以有一些不同属种的亲龟能够杂交繁殖出可育后代,是因为它们之间拥有相同的遗传兼容性。例如黑颈龟和草龟培育出的黑杂草一代还可以继续和黑颈龟繁殖,培育出黑杂草二代。
可是,龟科中不同属种之间跨种杂交繁殖的这种既可又不可的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
追溯到龟祖€€€€2.3亿年前的“半甲齿龟”,可能它的后代的一部分固执地坚守着相同的基因密码,在后来的进化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完全彻底的生殖隔离效用,而另一部分则在遗传基因上决绝地走上了完全生殖隔离的独立自主。
然而基因变异导致的生殖隔离毕竟是自然界物种形成的重要机制,大多数物种还是普遍遵从这一进化机制的纪律约束的。这不仅是自然伦理的法则,更是社会伦理的原则。所以我们也同时发现了,杂交后代的生殖功能、受精率、孵化成功率等指标都低于同一属种的繁育组合,更不用说还有着更多的杂交品种根本不具备配子繁殖能力的现象。
确实,在爬行纲中夸属种间繁殖成功例子的存在,能够引发我们去探讨研究其奥秘,并且能够把我们的眼光引向更纵深更久远的过去。
作为一种现存的最古老的生物,龟先于人类活在这个星球,又陪伴人类至今。如果有一天它再不能陪伴人类走下去了,也许作为麻烦制造者的人类也就到了被麻烦所解决掉的那一天。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6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