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今天龟甲较为平缓,但是甲鱼却有大举发力的势头。价格回暖,甲鱼养殖户也是迎来了新的一轮春天。眼下,水稻还没开始播种,泰州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的一块稻鳖共生种养基地已经迎来丰收季。
上午,在白米镇马沟村十六组田头,几个村民围在田块中央的一口鱼塘旁,正在捕捉塘底污泥里的甲鱼。只见他们用一只长柄铁叉,垂直向下,像勘探古董似的寻找甲鱼。村民薛银荣告诉记者,为了起捕时不让甲鱼受伤,他们自制工具地毯式搜索,这就是俗话说的“沿河戳鳖”,操作起来省时省功。
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村民薛银荣说:“这样便于捉,不受伤,用4个、5个的洋圆,没有尖子,有尖子容易把鳖捣伤,便于捕捉。”
薛银荣说,这个养殖基地大约有100亩,当初投放的一万只甲鱼,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成年了。由于是生态养殖,这些甲鱼与池塘养殖的大不一样,从外形上一看就能识别。
薛银荣说:“没有喂颗粒饲料,什么都没有吃,吃螺蛳,田里吃,每个脚爪都是尖的,底板它是绿的,如果家养的,它是白的。”
基地负责人杨顺宏说,随着大批甲鱼起捕上市,加上去年亩产700斤的水稻,每斤卖出了15元的高价,他们2015年开始试行的稻鳖共生模式,实现了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村委会主任杨顺宏说:“这个甲鱼一亩田产值也能达到四五千元;水稻,如果把生态种养的大米卖出去,又能达到一千元,那么总共能达到五六千元一亩。”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6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