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龟友发觉自己的爱龟身体很瘦弱,精神状态萎靡,断断续续出现了个体死亡的案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去年明明还不错的龟,经过一个冬天的冬眠,竟然永远地沉睡过去了!这不得不引起饲养者的思考,究竟怎么做才能让龟龟安全过冬,永远充满勃勃生机呢?下面从冬眠前,冬眠中,冬眠后三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冬眠前:
龟是变温动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15℃是个临界点。15°以下,龟就开始不吃食物,而当温度继续降低,也就是说当温度低于10℃,龟就进入了冬眠状态。最适宜的冬眠温度是4-10℃,在自然状态下,龟大多会钻入比较松软的泥沙里面进行冬眠。冬眠时,龟的头、尾、四肢都缩入壳内,双目紧闭,不吃东西也不活动,新陈代谢慢了,机体免疫能力也随之下降了。
在自然环境下,往往是体质好的龟能够安全地度过冬眠期活下来,而体质弱的经受不住自然环境的变化,最终会死亡,要想让龟安全过冬,病龟和稚龟是一个难点。
健康的龟眼睛有神,目光炯炯,它的各个部位,头尾四肢,皮肤等非常有弹性,用手一碰它,就会缩回去;而病龟就大不一样了,眼睛朦胧,一看精神状况就不好,平时也基本上不大爱活动,反应迟钝,皮肤也没有什么弹性。
这些病龟或者体质弱的龟必须挑出来,单独饲养,单独放池,进行保温或加温饲养治疗,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保温或加温治疗就是将病龟或者体质弱的龟放到一个水温相对比较恒定的环境里面饲养,类似于我们的疗养,目的就是让它们尽快的恢复体质,这并不等于不让龟冬眠,而是缩短了龟的冬眠期,因为龟在冬眠的时候消耗的是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等到身体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几乎要用光时,冬眠期也将结束了。由于病龟平时积累的营养物质少,所以,冬眠期越长对它们的健康越不利。
即使是健康体质好的龟,也需要贴膘饲养,从9月开始,要让龟顿顿吃饱,以前采取隔天喂食的也可以改为每天喂食一次或两次,连续饲养一个月,让它们储备足够的越冬营养物质。龟过瘦或吃食状态不好,或者过小的龟,越冬之前也需进行短时间的加温饲养了。温度调整到25-30℃,促使正常吃食,让其储备足够的过冬营养。否则反之由于储备的脂肪量过少,也有可能因为无法坚持到气温回升就死亡。
再有就是稚龟。饲养场或者玩家头年苗冬眠后也往往会出现死亡现象,而且数量还不少。并非经过冬眠死亡的稚龟都是病龟。龟的孵化期为每年的5–10月份,早孵化出来的龟也就是头苗,它们的个体都比较大,出生的时候温度高于20℃,可以吃开口料,后孵化出来的龟是尾苗,出生的时候温度低于20℃,也就就停止了吃东西,没有吃过开口料,而且尾苗适应早晚温差的能力非常低。因为它没有吃饲料,抵抗能力比较弱,体质也比较差,温度稍微低点就可能导致冻死。
大批量的稚龟可以考虑把龟放到房间,温度相对来讲比较恒定的一个冬眠温度中去过冬;如果是玩家手里少量头年苗,建议不要冬眠,进行加温饲养过冬。
冬眠中:
上面说到龟冬眠适宜的温度是4-10℃,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行。
自然状态下,冬眠期的龟是不会出来的,而一旦水温不稳定,超过10-12℃,龟就会苏醒过来,爬出水面,或者在水中爬来爬去;温度下降了,它们又重新钻进水里冬眠。这样的反反复复的对龟的体能消耗非常大,尤其是龟一会沉睡,一会苏醒,在冬眠期间这是最危险的,爬来爬去,心跳频率增快,消耗能量,无力再回到冬眠状态,最后导致脱水而死亡。而低于0℃的温度将会冻伤龟,甚至冻死龟。所以保持冬眠水温的恒定是保证龟冬眠顺利过冬的必要条件。
自然界的龟都是在水中的淤泥或者岸边的湿沙土中来冬眠过冬的,家庭饲养的龟,可以在湿的沙土中来冬眠,不过每周需要喷水来保证沙土的湿度;还有一个过冬的办法就是让龟在过背水中冬眠,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冬眠后:
近年来,由于人为原因破坏再加上自然界自身原因,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气候反常现象:该冷时候不冷,要热时候不热。常规来讲,清明后,华北及中原地区清明后外界温度会逐步回升,水温也会随之上升。但去年也就是2010年清明后,华北的几个城市气温反常,一直提升不起来,到5月中旬左右,白天温度除中午外都很很少超过20℃,大部分温度一直徘徊在20℃左右。而龟友的龟大部分都养在家庭房间里面,房间温度比外界温度还会低,这样导致的局面就是,龟已经苏醒了,可是一直不能开食,最终导致大批龟营养消耗殆尽而亡!出现了比较悲惨局面。
饲养场就不用说了,好多龟友现在也是崇尚自然饲养—-即不加温饲养,这固然不错,但遇到特殊的情况,还是应该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饲养方式进行加温饲养,避免出现不堪回首的局面。而对饲养场也建议,当此特殊时节出现,也要早做准备,对龟池加盖大棚或者加盖草帘保温直至温度达到正常的饲养温度。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6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