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芋螺
栖息地:可见于潮间带和潜水的潮下带区域的石下
征兆和症状:伤处会疼痛、麻木和刺痛感。严重情况包括视觉肌能麻痹和导致死亡的呼吸衰竭。
急救措施:按压-稳定法是建议的急救法,并且应尽快执行,也可能需要持续人工呼吸。
2、蓝圈八爪鱼
栖息地:浅水珊瑚区和岩石池,岩石下,珊瑚礁的缝隙,在潮汐区,贝壳里面,废弃的瓶、罐和其他海床上的残渣中。他们也可在沙地或泥泞延伸有丰富海藻的的海底中找到。
征兆和症状:被咬伤通常感觉不到疼,5-30分钟后可能会出现麻木、吞咽困难、恶心、视觉障碍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呼吸衰竭、可能还会发生窒息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按压-稳定法是建议的急救法,并且应尽快执行,也可能需要持续人工呼吸。
3、蝎子鱼、狮子鱼、石头鱼
栖息地:蝎子鱼善于伪装,能见于珊瑚中、洞穴、岩石裂缝或泥浆中。狮子鱼栖居于近海珊瑚和岩石礁中。石头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暗色职务的周围、岩石附近、或潜伏在泥沙中。
征兆和症状:剧痛、严重肿胀、被刺部位变色。严重的反应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发抖、心率失常、呼吸困难、昏倒。
急救措施:有效的急救治疗方法是把受影响部位浸入热水中(约45-50℃)。施救者自己应首先试一下水温以确保不会烫伤受伤者。应保持在高温的水中30-60分钟,能减轻疼痛并缓解毒性。可以用镊子去除伤口的小刺。用肥皂水擦洗伤口。用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不要把伤口遮盖起来。一般应尽快寻求医疗处理以防感染。
4、鲨鱼
由于鲨鱼造成的创伤往往致命,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一些预防遇上鲨鱼的建议或许有用。
●能见度受阻时,不要在经常有鲨鱼出没的水域游泳。
●身上有流血的伤口时避免潜水,若潜水时受伤则应马上上岸。
●应有其他潜水员陪同潜水。
征兆和症状:被鲨鱼咬伤会导致大量出血和组织损伤或肢体切断。被鲨鱼袭击导致的死亡通常由于大量出血和休克。
急救措施:最优先的是尽快给伤口直接加压进行止血,如果可能要对伤口进行评估。因为很可能会发生休克,因此应保持受害者的体温并以仰卧姿势放置(背朝下平放),如果受害者没有失去意识并能呼吸,就要以复原卧式放置,并提供氧气。
如果使用加压法和绷带仍不能止血,可以使用止血带作为最后的方法。
5、海胆类
栖息地:它们居住于浅水区、多石的海底,或者是隐藏于沙地区。
征兆和症状:被刺伤会导致剧烈疼痛和红肿。
急救措施:把受影响部位浸入热水中30-90分钟,水温要在伤者能忍受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重复浸泡以减轻痛楚。然后用镊子取出伤口的大刺,涂上剃须膏,用剃刀轻刮以清除刺针。随后用肥皂抹擦伤处并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勿用胶布把伤口覆盖。如果有感染迹象,如流脓、发红、发热、使用局部的抗生素药膏及看医生,医生或会处方抗生素。
6、水母
栖息地:浅水区或深水区都能找到水母。
征兆和症状:如果被水母有毒的触须刺伤,轻微的或红肿、瘙痒。严重者剧烈疼痛、呼吸困难、肌肉痉挛、失去意识、甚至还会出现死亡情况。
急救措施:怀疑被箱状水母蛰到立即往蛰伤处抹醋。若有必要开始施行CPR.不要摩擦伤口。抹上醋后可以用镊子或甚至用手指清除触须。然后可以用冷敷以减轻疼痛。严重蛰伤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7、海蛇
栖息地:在浅水区、岛屿周围及离陆地不远的地区都能找到。
征兆和症状:有刺穿的痕迹或刮伤、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瘫痪、失去意识、死亡。
急救措施:必须让伤者保持静止不动,并在咬伤处开始的周围范围使用加压止血绷带。以类似处理扭伤的方式包扎。紧包肢体,但不要阻碍血液循环,手指和脚趾应呈粉红色。尽快寻求紧急医疗救助。必须保持绷带原封不动直到医务人员给受害者施行治疗。
8、毛足虫(也叫海毛虫)
栖息地:栖居于沙地或天然岩石中。夜间活动,白天一般看不见。
征兆和症状:如果人的皮肤被这种锋利的硬毛刺破,毒液会使人感到瘙痒、红肿并起水泡。
急救措施:应用镊子去掉那些看得见的硬毛,把黏胶带粘到受伤部位,硬毛就会附着在胶带上。这种方法应重复3次以上。硬毛去掉后,用比例3滴水1滴家用阿摩尼亚混合抹到伤处以缓解疼痛。如果没有阿摩尼亚,把受伤部位浸入酒精中消毒。
9、鱼(又称魔鬼鱼,蝠)
栖息地:鱼扁平的身躯使它们很容易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隐藏起来,通常搅动沙子把自己藏身其中。
征兆和症状:接触鱼的毒刺会导致局部外伤(被刺的地方),毒液会引起疼痛和肿胀,稍后可能会受到细菌感染。其中对人体可造成的直接伤害包括:中毒、刺伤、切断动脉及可能死亡。致命性刺伤则十分罕见。
急救措施:治疗刺伤的方法有:使用接近滚烫的水,以改变毒液的复杂蛋白从而舒缓痛楚;及使用抗生素。在受伤部位及其周围及时注射局部麻醉剂很有帮助,由于使用了减轻疼痛的麻醉剂如肌注呱替啶(intramuscular pethidine)。局部注射麻醉剂能即时带来几个小时痛楚的消除。任何暖至热的液体包括尿液,都可以帮助缓解痛苦。醋和木瓜酶(papain)则无效。
转载自潜客网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