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虾和稻相得益彰,让农民的“米袋子”和“钱袋子”两者兼丰。一到吃小龙虾的季节,重庆市潼南寿桥镇家家户户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将一年的忙碌换成收获,从稻田里挖出了“金疙瘩”。“稻虾共养”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一田双收”村民乐
“今年我购买了一批虾苗,我们社区里的其他邻居都在搞小龙虾养殖,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越做越大,我也不能‘等靠要’了。”寿桥镇碉楼社区三社建卡贫困户黄明英是个勤快人,早些年家里种了几亩地养了些鸡,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和女儿接二连三地病倒了,她三天两头往医院跑,高昂的治疗费和入不敷出的收入,让这个小家濒临破碎。因照顾两个病人,门口的菜地荒了,鸡也没人照料,黄明英就更加捉襟见肘。
村干部摸清了她的情况,不仅常常上她家送去物资和关怀,更帮助她照顾家人打理农活,黄明英十分感动,但她坚毅的性格不允许她向苦难低头,在村支书的建议下,她将家里的4亩水稻田规整好,凑钱买了虾苗开始养小龙虾。
“村上为我免费安装了虾网,送来了技术,今年4月已经有人高价来收我的小龙虾,为了让虾肉质更好、个头更大卖个好价钱,我还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技术培训,村干部也常常到我家来指导养殖。”黄明英告诉记者,今年卖小龙虾她已经赚了2万块了,通过“稻虾共养”这种新模式,让她既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解决经济困难,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贫困户带来希望,扭转积贫积弱的现状,小龙虾养殖的良好口碑已经成为一块不用宣传的金字招牌,最早“吃”小龙虾的人,早已经成为了村里受人羡慕的致富能手。寿桥镇染房社区五社建卡贫困户熊其云就是其中一员。早年他为了供孩子读书,没有经济来源,家里一度陷入贫困,自养殖小龙虾以来,他每年的收入坐着火箭增长,今年6月记者来到他家时,他已经卖了接近十万元的小龙虾,秋季还可以继续销售水稻,双重的收入来源,不仅让他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名人。
“抱团取暖”产业强
5个月前,寿桥镇花铺村4组的200亩集中连片稻田里机械轰鸣,村里的万亩方寸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水稻虾养殖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在紧锣密鼓的三个月施工后,大小不一的水稻田被整改成为标准的虾池,记者再次来到基地现场时,水稻田里已经嫩绿一片,第一批投放的虾苗已长大,坐上了销往全国的货车。
从单打独斗、各自为业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寿桥镇着手打造“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村里种养大户牵头,成立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月初至五月中旬养殖,五月中下旬至六月上旬销售龙虾,六月至九月种水稻,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投种虾,充分利用种稻的空闲期养虾,并以稻谷的秸秆作为小龙虾的饲料,探索生态养殖循环模式。除此之外,龙虾养殖基地建设、维护、成虾捕捞等工作将优先聘用贫困户,实现长效帮扶。
寿桥的养虾产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粗放模式,而是依靠科技的力量,也为小龙虾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一份底气。“基地建成后,我们将采用溯源管理系统,与互联网接轨,让大数据为农业赋能。”寿桥镇万亩方寸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基地将安装40个摄像头,从虾苗投放、养殖到上餐桌,全程记录,让客户能够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据了解,2019年,寿桥镇的“稻虾共养”产业进入发展高峰期,以百亩鲜、众福来等龙头农业企业为引领,现有200亩以上规模养殖企业6家,3个专业合作社,50亩以上养殖大户14户,带动农户养虾60余户,全镇养虾面积达到5000余亩,年产虾900余吨,产值近5000万元。小龙虾产业已经成为全镇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