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铺陈出田野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这是潼南区稻虾生态养殖模式的生动写照。
初冬清晨,阳光透过层层薄雾照在潼南大地广袤的虾田上。虽然天气寒冷,但水质清澈、明净的稻田里,无数虾苗正欢快潜游,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亩田可产200公斤龙虾、400公斤稻谷,今年3-4月份行情好,小龙虾最高卖到五十多元一斤,再加上生态绿色的虾稻谷热销市场,亩均产值近万元。”依靠“虾稻共养”,潼南区寿桥镇村民尹经友一举甩掉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十足的他,准备明年提高养殖技术、增加稻虾产量,力争效益再翻一番。
像尹经友一样尝到稻虾共养“甜头”的人不在少数。2016年以来,潼南区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以稻虾养殖为主的小龙虾产业。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潼南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全区近5000人从事小龙虾养殖,面积近5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一只虾”正逐步成为潼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一田双收,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其实,小龙虾养殖在潼南早就有迹可循。2006年,潼南区寿桥镇一户戴姓人家,一口气承包了上百亩水田发展小龙虾产业,成为全镇有名的养殖大户,人称“戴虾子”。然而,由于养殖技术不到位、经营管理不善,连续几年产量低、效益低,“戴虾子”不得不另寻他路。之后几年,虽然陆续有农户养殖小龙虾,但规模小、分布散,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体系。
稻虾养殖技术的到来破解了这个困境。2016年,三名大学生回乡创业,成立了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来了小龙虾养殖的新思路、新方法——稻虾共生。没想到,这一方法,实现了一田两用、一田双收,更因其低成本、高收入,立即被老百姓接纳推广。
什么是稻虾共生?“一块地有了两份收入!”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滕文强解释道,“虾稻共生”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龙虾生长的时空差异,在同一水田中进行绿色循环作业。小龙虾先在稻田开的边沟里生长,随着禾苗生长,陆续加高水位,蓄水漫过整个田块,小龙虾便“进军”稻田,虾食微生物,虾粪育禾苗,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绿色稻能卖出好价格,小龙虾也备受市场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稻虾共生”,亩均可产水稻400公斤、龙虾150公斤以上,亩均产值达1万元,最高可突破两万元。其中,小龙虾最高可卖到五六十元一斤,全程不施肥、不喷农药的虾稻米,每斤售价高达12.8元。
瞄准稻虾养殖带来的广阔“钱景”,虾稻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立即在全区推广开来:重庆鑫邦成农业有限公司在龙形镇建成3000亩稻虾基地;滕文强在崇龛临江村一次性流转150亩土地养殖稻虾;寿桥镇党委政府把稻虾养殖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引入规模养殖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7个,发展养虾农户360户,全镇养虾面积达到5500余亩,年产虾800余吨,产值超过5000万元……。就这样,潼南小龙虾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虾稻联姻”,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
潼南养殖小龙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涪江、琼江穿境而过,全年集温均高于湖北潜江,小龙虾繁育、生长环境极为优越。因此,潼南小龙虾不仅体型大、颜色鲜亮、肉质饱满,而且上市时间早于湖北潜江,一出笼就销售一空。
每年3、4月份,寿桥镇乡间公路上,停满了从重庆主城、成都等地赶来的购销车辆。特别是尹经友家门口,每到小龙虾收获季节,就挤满了人,前来买虾的收购商、卖虾的农户络绎不绝。小小一、二十平米的农家院坝,化身公认的“交易集市”。而尹经友作为寿桥镇最早“吃小龙虾”的人,也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致富能手。
2017年,得知寿桥镇党委政府要大力发展稻虾养殖,尹经友毫不犹豫回乡发展,实现了当年承包15亩当年收益16万元。第二年,尝到“甜头”的尹经友,将种养殖规模扩大到60亩,当年收入超过80万元。依靠稻虾产业,尹经友现在盖起了新房子,开起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瞅着尹经友脱了贫致了富,当地群众也“眼热”起来,纷纷把自己水稻田改成了稻虾田。“由于小龙虾养殖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快速推广带动普通农户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百姓富裕。”寿桥镇副镇长米永平告诉记者,当前,全镇有360余户群众发展稻虾养殖,人均年收入十余万元;而当年养虾没挣到钱的“戴虾子”,如今在重庆主城区开餐馆,专卖潼南小龙虾,再次做起了小龙虾生意。
小龙虾产业不仅鼓足了虾农的“钱袋子”,还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问题,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重庆鑫邦成农业有限公司在龙形镇发展稻虾、稻蟹基地3000多亩,长期聘用当地贫困户务工,让村民们做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龙形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会大力推行“返租倒包”“股权化改革”模式,让农户不但可以打工挣钱,还能通过入股享受保底分红,真正走上致富路。
积水屯田播下种,疏经通脉地生金。乘着小龙虾产业的东风,潼南乡村已是改头换面,令人振奋。行走在塘坝镇、寿桥镇、龙形镇、崇龛镇等几个个养虾大镇,波光粼粼、龙虾嬉食的水田连接成片,一条条整洁、宽阔的乡村公路“开”到田间地头,一栋栋农村新房拔地而起,昔日耕地撂荒、劳动力流失、雨天泥水四溅的乡村,早已变成生态美、人气旺、交通畅,能产“千斤粮、万元钱”的“聚宝盆”。
瞄准品质,打造“潼南龙虾”核心大品牌
虾稻共生产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潼南区委、区政府也迅速行动起来,资金、人力、技术纷纷投向小龙虾产业。潼南区农业农村委水产中心主任杜朝晖告诉记者,近三年来,为了鼓励农户从事小龙虾生产,潼南区政府投入近2000万元完善乡村公路、拦虾网、水渠等基础设施,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养殖技术,提高虾稻产量。
政府的大力推动,为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与湖北潜江等地相比,潼南小龙虾起步晚,还存在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如何破解?潼南区通过深入调研,决定在“建基地、增品质、育品牌”上下功夫,增强市场话语权,实现最大增值收益。
建基地,就是要立足于潼南资源丰富、山灵水秀、交通便利的优势,围绕养好“一只虾”,大力推广“虾稻共生”绿色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小龙虾专业合作社、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加快推动潼南龙虾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增品质,就是要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小龙虾主产地和高端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邀请专家到潼南指导小龙虾养殖技术,组织考察团到湖北潜江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养殖、营销经验,提升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小龙虾产量品质,让潼南小龙虾始终以好品种、好品质赢得市场。
育品牌,就是要根据潼南区《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养殖户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利用洁净水质进行生态养殖,打造“潼南龙虾”核心品牌。比如塘坝镇将注册“琼江”牌小龙虾商标,寿桥镇将注册“寿桥”小龙虾商标,创建企业名优字号,做大做强做优实体企业,实施小龙虾“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小龙虾名优农产品称号,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可以预见,伴随着“一只虾”“一袋米”的版图不断扩张,巨大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将逐步显现,潼南小龙虾产业未来可期。
以节会友,打造西部第一小龙虾基地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潼南小龙虾年年供不应求,但销售范围仅限于川渝两地,缺乏一定知名度。如何让潼南龙虾做到享誉全国、走向世界?潼南区委、区委政府决定,以虾为媒、以节会友,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小龙虾节会,提升知名度、提高影响力,推动小龙虾产业链做大做强。
“我们计划明年菜花节期间在塘坝镇天印村举办小龙虾节。届时可品小龙虾、钓小龙虾、买小龙虾。”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以龙虾为主角的节会,将演奏出龙虾产业、龙虾文化、龙虾经济、龙虾饮食多弦律的交响曲,吸引越来越多的眼球。
“塘里养满小龙虾,坝上开遍柠檬花。”塘坝镇水源丰富、良田广阔,具有大规模养殖小龙虾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镇已明确“一节会一中心六基地”发展规划,“一节会”即小龙虾美食节,“一中心”即以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集散交易中心,“六基地”即六大生态养殖基地,为境内六座相连山丘,山丘下建有六个水库,水库外连接着大片良田,完全是“好山好水好虾”。目前,塘坝镇已发展小龙虾6000余亩,未来可发展8000亩。
得知潼南明年将举行小龙虾节,滕文强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完成500亩基地+订单农业的初步规划。明年,依托小龙虾节等主题活动,一定能提升基地名气,吸引游客到小龙虾基地体验钓虾、捞虾、吃虾乐趣,进而带动当地民宿和餐饮经济发展,实现农旅融合。
寿桥镇也有了想法和思路,全镇将以龙虾节为总揽,开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研讨会、小龙虾田园休闲旅游季开幕式、小龙虾电商峰会、小龙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小龙虾啤酒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小龙虾产业向纵深发展。
对于未来小龙虾产业发展,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更是充满信心,他表示,将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做大小龙虾节会品牌,力争到2025年全区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年生产总值20亿元(含三产业产值),成为中国第三、西部第一、享誉全国的小龙虾基地,逐步形成继柠檬之后的潼南又一个百亿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