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南部的商水县,虽然没有小龙虾养殖的传统,但太多人有一双制作虾笼的巧手,这里的小龙虾虾笼远近闻名。大家制作虾笼、渔网等工具已有好多年,质量好却曾经苦于没有销路。一位“外来者”——“85后”的安徽小伙刘洋,利用网络帮助当地村民搭建起一条致富之路。据统计,网上销售的小龙虾虾笼,70%以上来自商水。
不养殖龙虾,却有虾笼制作
浏览刘洋经营的网店,产品种类其实并不多,都以虾笼、渔网为主,还有少部分捕捉用的饵食。其中销量最高的自然是捕捉小龙虾用的虾笼,月销量超过10万个。而满打满算下来,刘洋的网店运营也就不过两年。
刘洋销售的虾笼、渔网产品几乎都是产自位于河南周口市南部的商水县。2016年,他来到这边时,惊讶地发现,虽然县城里几乎没有龙虾养殖厂,但这里很多家庭都以制作虾笼为生,县城也有专门销售的门店。
“大概是2003年开始,这边很多村民就开始制作和销售虾笼,而且质量品质都不错,问了一些村民后,他们觉得就是销路不好,每到年底家里都会囤积不少货,每年下来,一家在虾笼销售上的收入也就是一万块左右。
刘洋告诉记者,之前虾笼主要依靠实体店售卖,买家多数是个人捕捞爱好者和个体商贩,单次购买量不高,而且客户群体也集中在商水县及附近区县。
来自安徽六安的刘洋虽然是外地人,但从小就喜欢抓虾捕鱼的他觉得“把这些虾笼卖到全国”一定是个好生意。“小时候在村子河里还钓过小龙虾,只不过那时候这东西还没什么人吃,更别说现在有这么多的大小养殖户。”
刘洋看中的是近两年小龙虾产业的火爆,“到商水县城里我就发现,几乎每家餐馆晚上都有小龙虾”。餐桌上的巨大需求量必然引起产业上游供给量的增加,作为整个产业中的一环,刘洋觉得,虾笼的供应也少不了。
虾笼是个消耗品,用得久了,网布会破损,连接处的钢材也会老化。但虾笼的制作上有很多精细的要求,一些工序只能靠人工缝制。
刘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商水县王寨村的村民订好协议,“材料都是我们购买并分发,他们做好的虾笼我们来收,但一定是合格而且质量要求高的,如果不行的话就返工重做。”按照一个5块钱工费价格,村民一般一天至少能做10个小尺寸虾笼,每天收入在50块钱左右。
“他们可以边做家务边做虾笼,有的时候赶上收麦子、种玉米的农忙季节,都不耽误村民的家务事。”刘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供货方”几乎都是村中留守在家的妇女,最小的30岁,最大的一位已经有75岁。
刘洋觉得编织虾笼是一个细心活儿,网布的连接、网洞的大小都是一门复杂的工艺,手工编织几乎是必须的。
由于需求量巨大,刘洋的供货商们也从一个村变成一个县,“都是在家做,我们每天定点上门收”。虽然没有统计过具体涉及的村民人数,但根据之前每天5000-8000的销量以及人均每天10个的制作速度,人数应该在500到800人之间。
而对于一些长达20多米的大规格虾笼,村民则是每天到工厂完成,按天结算,每天100元。
四至六月销量最高,虾笼也分淡旺季
7月,虾笼销售逐渐走进“尾声”,虽然订单每天都有,但相比4、5、6三个月的高峰,已减少很多。
刘洋的忙碌也变成了找其他货源,如渔具、配套捕捉工具等,在“淡季”补充网店销量。“虾笼其实一年四季都在做,冬天收完后就存着开春卖,要是只靠三个月旺季里做出的东西肯定是不够卖的。”
刘洋的客户分三种,大概统计下来,有将近40%个人捕捞和不到60%的个体水产养殖户,剩下的就是和湖北、江苏等地的龙虾养殖大厂、养殖基地进行合作。相比之下,个人爱好者对虾笼价格的浮动不太在意,但个体养殖户以及大厂合作,通过批发销售便不得不压低价格,“相比个人购买要低5%-10%”。
虾笼不仅销往了全国各地,还卖到了国外。去年,刘洋的网店就接到了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订单。
虽然刘洋在2016年底便开设了网店,不过投入并不大,第一年投入资金也不过几万块钱,虽然收入有10万元,但刨去成本后几乎只能算不赔不赚。像定做钢条、铁坠、网布材料,过去只能从外省购买进行加工,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输很慢。如今,这些虾笼的相关材料已经可以在商水县当地购买。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提升了质量要求,包括钢材的选择、网布的质量和厚度。目前用的网布厚度提高了20%,这样虾笼用的时间能更长久。”虽然一年中,各个季节销量有所差距,但总体上,“养活这几百个工人肯定没问题,还能有所结余”。刘洋告诉记者,当地相关部门曾做过统计,商水县生产的虾笼能占到所有线上销售虾笼的70%以上。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5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