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品种及养殖模式对比,刺参营养价值获肯定
海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海产品,自古便有“海八珍”之首的美誉。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此外,海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凝血、保护神经组织、抗真菌、降低血粘度等作用。由于海参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作为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的用途由来已久。我国海参种类主要有北方的刺参以及南方的梅花参、茄参等。其中,刺参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也比较昂贵,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盛产于北方三大沿海城市――大连、烟台和威海。
在我国,海参可以分为野生养殖、底播养殖、围堰养殖(俗称“海参圈”)、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等五种养殖方式。其中,前四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福建地区则普遍采用网箱养殖。
对比了不同养殖方式下,海参的优劣势,发现深海围堰养殖和底播养殖较近似野生海参,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此种养殖方式的养殖环境较为负责,其投入和维持成本较高,风险防控难度较大。相比于底播和深海围堰养殖两种模式,池养或棚养及一般的围海养殖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其海参的营养价值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海参养殖模式对海参产品的价格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海参养殖面积及产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对海参营养价值认可的提升,全国范围内海参的养殖面积不断增加。2010-2017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由13.85公顷增加至2017年的22.63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6%,年均增长能力较强。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集中在辽宁的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河北的秦皇岛、唐山、昌黎;山东的东营、即墨、荣城;福建的霞浦等地。此外,我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少量的海参养殖。
海参养殖面积的增加、专业养殖能力的提升及具备专业养殖知识的人才的供应,促进了我国海参产量的大幅增加,2010年我国海参产量为10.14万吨,至2017年国内海参的总产量上升至21.73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6.35%。
但是从我国海参的单位面积产量看,2010年海参的一公顷养殖面积的产量为1.37万吨,至2017年单位面积产量下降至1.04万吨。国内海参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呈下降趋势变动,主要是在专业指导的基础上,为海参提供更适合生长的环境,降低了海参的养殖密度,从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海参的生长周期,提升产量。
海参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山东、辽宁为主要供应区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辽宁和山东沿海地区为主的海参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发展,海参养殖也逐步成为当地的渔业支柱产业。目前,中国海参有北方海参和南方海参之分,北方海参主要指以山东、辽宁为代表:山东省以烟台、威海为核心,通过底播增殖,在海区内投放海参苗,虽然成活率与回捕率低,但海参质量极佳,实现了稳步区域扩张;辽宁省海参起步较早,以大连刺参为代表,刺参作为大连市地理标志水产品,海参养殖和深加工行业逐渐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南方海参主要是指以福建宁德市霞浦海参为代表,但其养殖技术处于起步阶段,苗种主要来自北方,海参主要分布于中低端消费市场。
从几个地区2016年和2017年的海参产量来看,我国的海参的区域产量较为集中,形成了以北方辽宁和山东等为代表的海参养殖区,2017年两个地区的海参产量又有所增加,分别达到8.28万吨和9.96万吨,同时福建海参产量也有所增加上升至2.74万吨。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5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