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水产快讯 » 河蟹养殖“泗洪模式”技术管理要点

河蟹养殖“泗洪模式”技术管理要点

作者:尘风发布:2022-11-28 2:03:47阅读:777次

亩均放养2000只以上蟹种、蟹种规格140-160只/千克,产量150-250千克、商品蟹个体规格以公蟹3两-3.5两、母蟹2两-2.5两的中等规格为主、商品蟹暂养越冬到春节前后再上市销售。这种“高密度放养、养成平均为‘3公2母’中等规格的商品蟹,暂养越冬至春节前后上市”是河蟹养殖“泗洪模式”的主要特点。该模式产量、效益较为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现将技术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一、养殖池条件与设施

1、池塘结构

池塘形状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面积10&nbsp亩~30&nbsp亩为宜,最大蓄水深度0.8&nbsp~1.2米。沙壤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nbsp厘米。
池塘宜为平底型,池埂高1.5&nbsp米,顶宽2&nbsp~3&nbsp米,池埂坡比1:1.5~2.5,夯实加固确保不渗漏。

也可为环沟型即沿池埂基部预留青坎5&nbsp~10米,四周开挖环沟,沟宽5&nbspm~10&nbspm、深0.5&nbsp~0.6&nbsp米,环沟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nbsp%~40&nbsp%。

2、增氧设施

按每亩0.3kW~0.5kW功率配备增氧机。可单独采取罗茨鼓风机和微孔管组装微孔底层增曝气增氧系统,该系统包括送气主管道(可用白色PVC管)与鼓风机连接,架设于池塘中间或池埂上。主管道上每隔3~5&nbsp米连接直径为1.6厘米的黑色PEX支管道,支管道横铺于池底,支管道上每隔3~5&nbsp米设置1个出气孔套接20&nbsp厘米长的微孔管,微孔管与支管道平行,微孔管须距离池底5&nbsp~10&nbsp厘米;也可采取上述底层曝气增氧系统和水车式增氧机相结合的混合增氧模式。

二、蟹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塘

河蟹捕捞结束后,药物清除池内野杂鱼,然后排干池水,修整蟹池,清理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保持不超过10厘米,并冻晒塘底15&nbsp~30&nbsp天,晒至池底干裂;放养前15天,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带水清塘消毒,池塘水深0.3~0.4米,生石灰用量125~150公斤/亩,漂白粉用量25~50公斤/亩,兑水全池泼洒。对于暂养商品蟹越冬的塘口,待河蟹销售完毕后清塘,因时间较晚,一般药物清塘后不再晒塘。

2、种植水草

水草品种以伊乐藻为宜,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3&nbsp~5&nbsp天后,即可移栽伊乐藻,池塘水深保持在0.3~0.4米,株行距1.5~3&nbsp米,可根据移栽时间和放苗时间适当调整,确保蟹池内水草覆盖面积达50~60%。

3、蟹种放养

准备放养前,提前用青或草虾进行试水,确保池水药效完全消失后再确定放苗。

蟹种质量,选择规格为160&nbsp只/公斤~180&nbsp只/公斤,规格整齐、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爬行迅速活力好的健康蟹种。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根据年度养殖计划亩产量和成蟹规格等确定,正常情况下,放养密度与亩产量成正比、与成蟹规格成反比。如计划养殖成蟹规格以公蟹3两(150克)、母蟹2两(100克)为主、亩产量200~250公斤,亩均可放3000&nbsp只/亩~3500&nbsp只/亩。

放养时间,一般1~3月间均可放苗,以3月上旬放养结束为宜,最迟放苗为4月初(清明节前后)。

放养方法,采用一次性放足的方法,苗种下塘时先反复2~3次浸泡池水,然后用维生素C浸泡3分钟,降低苗种下塘后应激反应,放苗2~3天后,可用碘制剂兑水全池泼洒消毒1次。

三、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

以蛋白含量在38%、40%左右的配合饲料为主;搭配玉米、小麦、大豆等植物性饲料以及冰鲜鱼、螺蛳等动物性饲料。

2、投喂方法与时间

水温10℃以上开始投喂,前期(第一次蜕壳前后)可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为傍晚;第二次蜕壳后,可一天投喂两次,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20%~30%,傍晚投喂日投饵量的80%~70%。

前期投喂蛋白含量40%以上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重量的3&nbsp%~5&nbsp%;第三壳或第四壳以后,投喂蛋白含量38%~39%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重量的5%左右,同时每天可按0.5公斤/亩添加玉米,添加量逐渐递增。后期(第五次蜕壳后)加强育肥,投喂蛋白含量40%以上的配合饲料,搭配玉米,日投喂量为存塘蟹种重量的5%~8&nbsp%,玉米逐渐添加到1.5&nbsp~2&nbsp公斤/亩•天。

饵料投喂应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河蟹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以投喂后3~4&nbsp小时内吃完为宜。

四、水质调控

保持溶解氧:有件的,自5月或6月份开始至河蟹起捕结束,增氧机设置自动开启模式,每天凌晨2点~3点开启到7点~8点(日出后1小时)关闭,使池水溶解氧始终保持5&nbspJ/L以上。遇大雾或闷热等特殊天气白天全天开机。微管孔底层增氧系统,高温期晴天白天中午及午后不能开机,避免将热空气带入水体增高水温。

施用微生态制剂:根据不同的养殖阶段和水质情况,可选用光合细菌、EM菌、乳酸菌等不同的微生态制剂定期调节水质。

施肥:蟹种放养后即可用商品有机肥或其它肥水产品进行肥水,使水色呈茶褐色为宜。养殖全程需定期肥水,特别是前期保持池水一定肥度,对稳定水质、抵制青苔、促进河蟹顺利完成第一次蜕壳。

水位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滩面水位0.4&nbsp米,7月上旬前保持滩面水位0.6米,7月上旬后的高温季节保持滩面水位0.8&nbsp米以上。

换水:养殖过程中一般不换水,适时加水。在条件许可情况下,6月~9月,每隔5&nbsp~10&nbsp天换水一次;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水1/3,先排后灌。

pH值调节:池水pH7.5~8.5为佳,视池水pH值情况,如偏低可施用生石灰调节,生石灰用量为水深1米用&nbsp10&nbsp公斤左右/亩;如偏高可酌情稀疏水草或施用有机酸或乳酸菌等调节。

透明度调控:6月份之前,保持20&nbsp~30&nbsp厘米,7月份开始,保持50厘米以上。

五、伊乐藻管护

控制伊乐藻高度,株高应始终保持30&nbsp厘米左右,不宜过高,过高应及时需割刈草头,使草头始终距离水面20~30&nbsp厘米,割刈草头需分片分批次交替进行,忌一次性完成;一般5月初需割刈草头一次,每次割草头后一周内不宜向池内加水,以利于水草修复扎根。

控制伊乐藻密度,伊乐藻不能过于密集,应呈团簇状,不连片、不封行。池塘伊乐藻覆盖率最高不超过水面的60%。同时及时捞除水面断根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影响水质。

&nbsp如草头挂脏,可用黄腐酸钾、腐殖酸钠、EM菌合用,直接泼洒在草头上。
六、底质调控

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氧化型底质改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底质改良,前期可7~10天施用一次;中后期可3~5天施用一次。

七、日常管理

&nbsp巡塘:应每晚巡塘,主要察看河蟹摄食、蜕壳生长情况,病害、敌害以及水质变化等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

防逃: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八、病害生态防治技术

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原则。采取生态防治病害措施,适时调控水质;

5月下旬至6月初,可每亩放养规格为3~5厘米鳜鱼苗10尾~15尾,以控制池内混入的野杂鱼,减少杀鱼药物的使用;

4月中旬前后,可每亩放养规格为40~50尾/&nbsp公斤的鳙鱼一龄鱼种3~5尾,以控制池水肥度。

九、捕捞暂养

根据上市销售时间,适时捕捞,捕捞以地笼捕获为主。

&nbsp如计划长时间暂养,延期到春节前后上市销售,应在水温低于10℃后再起捕,分雌、雄,分规格,放进专用网箱暂养,日常做好暂养管理,适时销售。

暂养商品蟹的塘口应选择水源良好,进排水便利,塘口池底平坦,以平底型池塘为宜,蓄水深度应不低于1.5米,面积10亩以上为宜。

暂养网箱一般规格为长3米、宽2米、高1米,网箱上口设置“冂”状防逃飞檐,飞檐顶宽15厘米,飞檐内侧缝上高8-10厘米的塑料防逃膜,箱底均匀分布4-6根长度与网箱宽度一致、方向与网箱宽边平行的竹竿作为支撑杆,保障箱底的平整度,同时便于用完后整理存放。

一般暂养量为60公斤/箱,可根据水温高低酌情增减,最好不超过80公斤/箱。

影响河蟹暂养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一是水温,二是河蟹质量,适宜越冬暂养的水温为10℃以下,适宜暂养的河蟹要求肥满度好、活力强无伤残。暂养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投喂,生玉米或螺蛳,不宜投喂颗粒饲料。同时做好暂养池水质调控,保持一定肥度,防止青苔等有害藻类附着河蟹体表。正常情况下暂养40~60天,死亡率5%以下。

(作者:孙修云、李军,泗洪推广示范基地)

来源:&nbsp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5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