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观赏鱼 » 南鳢

南鳢

作者:尘风发布:2020-08-25 2:26:40阅读:7,192次

南鳢

  • 中文学名:
  • 南鳢 nán lǐ
  • 拉丁学名:
  • Ophiocephalus gachua Hamilton
  • 其他别名:
  • 白边乌鳢、白边鳢、宽额鳢、大头鱼、马鬃鱼、鳢鱼、蛇头鱼等
  • 科属分类:
  • Ophiocephalidae:乌鳢科 鳢属 南鳢
  • 产地分布:
  • 云南西部、广西、广东和台湾省各水系
  • 繁殖方式:
  • 卵生
  • 生物特征:
  • 体长:30cm

南鳢,又称白边乌鳢。头大,极宽扁,其宽大于体宽,体被鳞,头部鳞大,且不规则,鳍颜色鲜艳,公更是炫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省各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34-37;臀鳍24-25;胸鳍16;腹鳍6。侧线鳞45,3/7。体形呈棒状,头部的鳞片比躯干部上的大些,鼻孔有管膜,全身各鳞片上有灰色小斑点。各鳍上的斑点比较分散。最特殊者,各奇鳍的边缘上有显明的白色边,尾鳍上者尤为显明。 

体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极宽扁,其宽大于体宽。吻颇短,圆钝。口大,近端位,颌具细齿,前鼻管悬垂过上唇。体被鳞,头部鳞大,且不规则。侧线断折。胸鳍长;腹鳍甚小;尾鳍圆形;背、臀鳍基部长,幼年时颜色单调,成年以后背鳍颜色亮丽呈金属蓝绿色,边缘呈橙红色、蓝色、黑色(根据不同亚种表现形式不同)

生长环境 亚热带小型鱼类,体长300mm长以下。喜栖居于泥底多繁殖的水体中。白天隐居,夜间活动。摄食小鱼虾、昆虫幼虫等。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省各水系。

南鳢

公母鉴别

繁殖期间:公的颜色更为鲜艳,更趋于深色,身体颜色黑色明显;

母鱼也一样给力,身体颜色只是偏黑,背部暗纹明显看得见,但是总体稍微次于公鱼。

公:头明显比身体宽,体型修长,无明显卵巢;母:头比身体宽,但是没有公明显,体型圆润,卵巢明显;(如在惊吓到的情况下,公母身体颜色均偏白色,如饲养在白色裸缸中,暗纹明显)

除了繁殖期间还真不大好区别。当开始有出现严重攻击争取领域的情况下可以这样的方法区分:随机根据自己的感触捞两条放一缸中,稳定不受惊吓的情况。如果躲避在一起不分离,判定一公一母。但不代表就成功配对。如果食物不足或者恋爱不成功,一样撕咬开来。

饲养环境

环境亮度:由于南鳢是白天隐居,夜间活动捕食的。所以深色环境更为合适,这样它们更有安全感,自然颜色也就更为艳丽了。这些是相对野生品种转入人工饲养的鱼种。如是从小育苗训练适应环境长大的另当别论。由于野性明显,习性已经养成,驯化需要的时间较长!当然鱼也有性格,也有例外性格容易相处,不怕人的。所以,个人比较偏重于从小饲养训练长大的!

水质要求:喜欢弱酸水;当然直接中性水饲养完全也没有问题。关键如何用水,这个是死规矩。经过晾晒养过的水为准。酸性水可以用沉木或者加入黑水(说明书有写)在一个就是放上懒人叶啦!我用的只是因为里面有块沉木,具体PH数值没有度量!其实,搞一个空的容器,放点水到时候需要就直接更换就行啦。我用的是泡沫箱。有空天天换点水,哪怕是一杯都是好的。毕竟里面有种草。一句话,养鱼重在养水!

温度要求:实际上有得躲避,养在室内的。只要不瞬间温差超越3度都没有问题的。还是很肉实的。由于没有多余的,可孽待的,空闲的时间。所以没有具体做实验!但是,保持恒温是你爱鱼的福气。放个加温棒调整为24摄氏度肯定能帮助你养好鱼。平常南方天气,养室内的,有开开灯总不会来个温差瞬间大变化的。需要特别注意的,其实就是换水罢了。缓慢的注入新水是关键。 

南鳢

喂食 

1. 饲料:需要从小训养才会吃,一句话:饿出来的。

2. 线虫:需要消消毒,实在是脏用高锰酸钾泡下就得了。

3. 冰冻红虫:需要冰箱,然后解冻后来喂。

4. 面包虫:一次要给好几条,没有5条以上根本不足塞牙缝。另一个就是水面上漂浮着虫的外壳。

5. 大麦虫:一次三条差不多。感觉不错。购买的时候:五块钱以上才卖。

6. 小鱼小虾:一次给一条或者给一只慢慢喂,增加捕杀的乐趣很好玩!

饲养技巧

1.单养:

  容器:一般来说能转身就行。但是,能有大点点的空间观赏到游姿那是最好的。空间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鱼只饲养成长的大小。空间足够了,成长肯定比较快,而且相比会都会更大。

  优点:可以训练飞跃夺食等驯养方式;更为主要的是不怕人的训练。

  缺点:它住得不爽,小了点。也不能花俏的景色。

  2.群养:

  1)成功配对饲养。最想看到,最好的事情莫过于成双成对了。

  要求:60cm以上的缸!

2)超过2条饲养。群游那是相当的养眼。

  要求:空间需要足够大;要有足够能躲避的地方;布景少不了;加强水流。

  缺点:前期没有训练好,全部躲起来了。观赏不到。如果有一天受伤,将会是死路一条。因为整体都会攻击杀死它。受伤后,容易感染水霉毒,治疗就需要你大把时间了。治疗好了,如果有断鱼鳍的地方,想要长回来就不知道何年何日了。另外需要大把食物,食物不足,肯定干架的。(根据小苗发现,已经出现过没有头,没有尾巴的现象,小小就已经干架了,群养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养得好,那是相当美;养不好,只有折腾跟伤心!(鱼多了,就不珍贵了。可以自己回想一下是否真的是那样)

入侵扩散

由于南鳢可作为为繁殖,故被大量引进到一些原本没有该品种的地区,加之一些养鱼者盲目放生,南鳢本身适应能力极强,导致南鳢进入自然水域并形成稳定种群,在某些地方已经形成生物入侵现象。例如在云南蒙自的自然水域,2009年以前从未发现南鳢踪迹,2009年自然水域发现少量南鳢,2010年就形成稳定的种群并迅速扩散。截至2014年,蒙自全辖区大部分自然水域都发现南鳢踪迹,其中坝区尤其严重,小到池塘排水沟,大到河流水库,都能捕获大量南鳢。

如果你关注生态环境,就应该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性。南鳢到了新的环境,缺少天敌,就容易泛滥成灾。加上南鳢本身适应能力极强,即使在被污染的水里也能生存,它本身是肉食性鱼类,吞食鱼苗,鱼卵。疯狂增长的种群和惊人的吞食能力,对入侵地的鱼类带来了灭顶之灾。同样还是蒙自,在文澜镇的一些水域,像泥鳅,鲫鱼等一些本土鱼类,受南鳢影响几乎绝迹,就连罗非鱼这样的外来鱼类,都抵挡不住南鳢的吞噬 [4]  。

防治外来入侵生物,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和努力,因此养鱼爱好者应该有一定的环保意识,那些外来生物千万不能随意放生。当然,对于外来生物扩散的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