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团队在调研坝镇佳强合作社、南巢若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之后,在指导老师陆剑锋教授、林琳副教授以及巢湖市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冯文和和巢湖市农业农村局副主任科员水长军的的带领下,来到杰祥生态稻鳖共生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学习了解稻鳖综合种养的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丰富了我们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系列知识。
我们先与项目负责人方国侠进行了一次有关稻鳖综合种养的座谈交流,他跟我们详细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和稻鳖共生的基本模式。目前,该基地占地总面积为800亩,水面面积507亩,主要养殖生态稻鳖,平均每亩稻田投放半斤左右的甲鱼约200只,且雌雄需分开饲养,以避免甲鱼之间因相互争斗受伤而生病死亡。稻鳖共生作业的基本模式是以配合饲料与野杂鱼为饵料,在稻田中适量放养一定规格的甲鱼苗种,采用零农药、零肥料、零除草剂的全生态混养;水稻插秧栽种时,大垄间隔距离为50cm左右,便于甲鱼自由通行和随意爬动;这种模式下不仅不会使水稻减产,而且甲鱼产量也较高,品质和品相均较好,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
通过介绍和座谈交流,团队成员对稻鳖共生模式有了基本了解,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深入到田间塘口,实地察看了稻鳖综合种养基地。 
首先,我们实地考察了幼鳖塘与亲鳖塘,为尽量不惊扰到甲鱼,团队成员轻声轻脚地通过塘口上的水泥窄道,小心翼翼打开甲鱼产蛋房的小门,近距离地观察了幼鳖与亲鳖的活动。
之后,我们来到生态稻鳖共生田,可以明显观察到稻鳖综合种养与稻虾综合种养的区别,稻鳖共生田内水稻品种不同,秧距的间隔大,而且也没有显著分割水稻与鳖沟的田埂,稻田内水位较高,停留观察时也常常可以看到鳖头在水稻根间上下窜动,仿佛在向我们不停地打招呼呢! 
最后,我们参观了鳖蛋储存与孵化基地,鳖蛋统一收集后被填埋在一定湿度的沙土中,由于鳖蛋对孵化温度要求严格,基地内温度保持在30度左右的恒温,同时室内光线也较暗,这样更有利于小甲鱼的顺利孵化。
稻鳖共生基地的建设可带动低产田、低洼田调整种养模式,实施生态型生产模式,提高稻田整体效益,带动农户脱贫增收。鳖的养殖能为水稻提供优质肥源,水稻的种植又为鳖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一模式的实施,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稻鳖共生模式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健康消费理念的有力实践。通过建立稻鳖共生基地,可以探索一条稻田养殖和稳粮增收的有效途径,并继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塘口的深入调研,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为稻渔产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后续调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将来更好地科技支农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稿:曹慧芳 刘学武 汪安利
        排版:曹慧芳
        审核:陆剑锋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3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