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产业强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聚焦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加快构建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稳粮增收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但随着各地方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稻渔综合种养,尤其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问题逐渐凸显,比如盲目跟风的开沟槽养殖、原塘虾重茬套茬、繁养育养不分区等因素严重影响养殖产出和收益,制约了产业发展。小龙虾“一稻两虾”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在遵循稻渔综合种养核心技术准则的前提之下,清塘放养,繁养分区,产出分明,避免了原塘虾自行繁殖造成虾苗数量掌握不清,同时也简化种养过程,细化种养环节,有效衔接好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时节,充分利用稻田地,种植一季水稻,养殖一茬虾,培育一茬苗种,充分利用水稻种植的间隔期间,实现小龙虾在生长周期的产出,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如此绿色循环种养,达到双赢的目的,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稻两虾”绿色综合种养技术重点在于完善熟化了适合本地区的稻虾轮作技术,根据稻虾养殖的时间节点,合理改善种养条件,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种养环境;在水稻收割后干塘清塘过冬,翌年开春上水放规格苗种,根据气候环境合理把控养成周期,适时捕捞成虾上市;根据捕捞情况,把握时间节点,适当补充虾苗养殖,提高产量收益;过程中可以适当比例留有繁育田块放养抱卵虾,进行苗种繁育;小龙虾繁育养殖期间,合理栽培水草,注重微生物制剂调控水环境和强化改底措施防控病害的发生,从而实现绿色循环种养,种植、繁养两不误,确保水稻生长周期不受影响,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各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前期井喷式增加,到现在已逐步趋于平稳增长,种养户也趋于理性面对,在需求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迎合市场需求,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 清塘放苗。根据稻虾养殖的时间节点,水稻收割后对养殖田块和沟槽进行物化消杀,清除原塘虾,干塘清塘过冬,合理改善种养条件,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种养环境。翌年开春上水放规格苗种,养殖30天左右,规格大于20克/尾,开始捕捞成虾上市,待陆续捕净头茬虾,适时补充规格种苗至养成销售。
② 繁养分区。合理分配繁育区,水稻收割后,繁育区田块清杂上水,调节水质,种草肥水,培育天然饵料,放养一定数量抱卵虾,高水位越冬培育,养殖区田块清除原塘虾干塘过冬。翌年开春根据气温环境调节繁育区水位,提高苗种生长,3月上旬养殖区放养虾苗5000尾/亩,规格200-300尾/kg,养殖30天后开始捕虾上市;养殖区捕虾,适时补放繁育区苗种,补放重量为捕捞量的1/5;保持养殖区载虾量,7月上旬栽种早熟晚稻,延长养虾时间,实现错峰生产,增加效益。
2.配套技术
① 生物防控技术。利用有益藻类、甲鱼等生物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不同时期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狐尾藻等藻类为小龙虾生长提供饵料、躲避场所,甲鱼可以吃掉敌害生物和生病的小龙虾,降低病害发生。
② 微生物调控技术。应用微生物菌制剂调控水环境,同时强化改底措施防控病害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增产增效情况:  
小龙虾“一稻两虾”绿色综合种养技术是一项简单易操作的种养技术,实现了小龙虾繁养分离,有效衔接,亩产规格商品虾200kg以上,统货价格30元/kg左右,商品虾产值6000元/亩,较传统稻虾种养亩产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小龙虾养成风险也大大降低。
作者:江苏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东海试验示范基地 傅纯洁
来源:农技耘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v0062.cn/archives/111646.html